◇◇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fangzhouzi.me)◇◇

  哪些人愿意做亏损的事?

  周俊礼

  “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总收入为3652亿元,总支出为4313亿元,
总体亏损661亿元。”看到这则新闻的一刹那,我不由得想归纳一下,在我的印
象中,都有哪些人愿意做亏损的事情呢?

  第一类,当是怀有仁德之心的充满智慧的人。《战国策·齐策》中有一篇
《冯谖客孟尝君》,文中的主人公冯谖就帮孟尝君做了一件亏损事:孟尝君让冯
谖去封地薛邑收债,冯谖却以孟尝君的名义,将那些还不起债的薛邑百姓的债契
烧了。冯谖考虑的是,孟尝君家里“珍宝成堆,猎狗和骏马满圈,美女满堂”,
所缺少的却是“义”,如果强行收债,那就是“用商人的手段在百姓的身上谋取
私利”,所以,冯谖自作主张,用烧毁债契的方式为孟尝君“买”回了大“义”。
事实也证明了冯谖的远见卓识。一年后,孟尝君被罢了官职,回封地时,相距百
里之遥,百姓就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来迎接孟尝君一行了。面对此情此景,孟
尝君不无感慨地对冯谖说:“先生所买的义,我今天终于看到了!”与“义”相
比,我们今天看到的,就该是民心吧!

  第二类,应是具有投机意识的精明人。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
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
太子安国君的儿子,虽然不受重视又被送到赵国当了人质,但在商人吕不韦的眼
中,落魄的子楚却有着非凡的投机价值。为了实现“奇货”的利益最大化,吕不
韦送给子楚“五百金”,让子楚广结宾客以造声势,自己再用“五百金”购置奇
珍异宝,去秦国游说安国君的宠姬华阳夫人,促成没有子嗣的华阳夫人认子楚为
亲生儿子。几年后,当秦赵交战,吕不韦又“行金六百斤”给看守子楚的吏卒,
使子楚得以逃回秦国。随着秦昭王、安国君相继去世,短短十数年的时间,子楚
便顺利登上王位。子楚为王,旋即“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
十万户。”而吕不韦当年把怀了自己骨肉的舞姬献给子楚,舞姬生下的这个孩子
在子楚为王三年后,因子楚去世而成为新一代秦王,最终成为一代帝王秦始皇。
想到这里,真得为吕不韦庆幸,倘若赚得盆满钵满的吕不韦哀叹“一年亏损了金
千斤”的话,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第三类,该是花别人的钱不心疼的人。记得一个小故事,有位老木匠,干不
动活了,便教会了儿子手艺,又将工具送给儿子,要求儿子自己出去干活,并把
干活的工钱交回来。儿子早晨出门时,心疼儿子的母亲偷偷地塞给他一元钱,晚
上,当儿子把这一元钱交给父亲时,父亲随手扔进了火盆,说:“这钱不是你挣
的!”第二天依然如故,父亲仍将一元钱扔进火盆,说:“这钱不是你挣的。”
第三天,儿子下定了决心出去挣钱,当他把挣回来的一元钱交给父亲时,父亲再
次将钱扔进火盆,说:“这钱不是你挣的。”可父亲的话还没说完,儿子已经冲
上前去,忍着疼痛从火盆中将钱取了出来。父亲这才笑了:“崽啊,这才是你辛
苦得来的钱啊!”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大道理,亏损的钱只要不是
崽们辛苦挣来的,崽们就不会心疼。那么,崽们挥金如土,说“亏损”就“亏损”
了,我们又怎能相信他们呢?

  第四类,则是弄虚作假巧取豪夺的人。明明赚了钱,却吆喝“血本价”、
“跳楼价”、“赔本卖”,这是一些街头小贩最愿意干的“亏损”事。比这些街
头小贩的“亏损”稍有内涵的,那就是做假账,再多的钱装进做假账人的口袋,
他们最愿意摆出来的账,都有可能是“亏损”二字。比做假账更可怕的,那就是
垄断下的虚假的“亏损”了。有了这垄断的虚假的“亏损”的帽子,上可以邀功
要“奶”喝,下可以糊弄民意,以便于继续他们的“亏损”之道。只是这一类违
情、违理、违法之举,终究是要被人唾弃的。

  这么捋捋,我们不难发现,最值得老百姓期待的,就只有那些怀有仁德之心
的充满智慧的人了;也只有怀有仁德之心的充满智慧的人,才会不惜亏损以成就
大义,才会不吝亏损以体恤民情。而对于老百姓来说,那些玩弄“亏损”把戏的
人,还是别太任性了吧!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fangzhouz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