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给《遗憾的伤害——有感于基督教宣传》挑点刺

小禅

在《遗憾的伤害——有感于基督教宣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Bonifatius被封为圣人的原因即,722年他在Geismar砍倒“托尔(Thor
,北欧雷神)橡树”,并且用它的木头修建了一座献给Apostles王子的礼
拜堂,为此他激起当地所谓的北欧“异教徒”的公愤,并被杀死。

由于这篇文章一开始的那种诗化语言相当流畅,所以我的猜想是这句涩重而不太
通畅的句子是从哪里“硬译”过来的(虽然作者并未注明出处)。

问题来了:“Apostles王子”乃是何方神圣,竟然值得号称“德意志使徒”的
Bonifatius为其修建教堂?这个问题比较棘手,千万不要误以为当时有个叫做
Apostles的信教王子,因为遍查史料你也未必找得到对上号的人物。我琢磨了一
下,突然明白:这大概是从英文“Prince of the Apostles”一个字一个字搬过
来的前卫翻译。译者不知道“Prince”除了“王子”外还有 “巨子,名家,某
一团体中杰出的人” 的意思倒也罢了,把耶稣的十二使徒(the Apostles)误
解成某个洋人的名字并原封不动放到“王子”前面就不可原谅了。“Prince of 
the Apostles”字面上翻过来明明是“使徒之首”,所指涉的对象,不是别人,
正是耶稣的头号弟子使徒西门。基督教常有拿使徒的名字命名新教堂的传统,什
么圣保罗大教堂,圣约翰大教堂等等,原是很平常的一件事,而“使徒之首是谁”
也并非僻典,到了常识低下的译者的手中就变成了稀奇古怪的“献给Apostles王
子的礼拜堂”,牛头不对马嘴,真是叫人徒唤奈何了。

除了翻译上的问题,这句话中的史实也不尽正确。Bonifatius砍倒托尔橡树是在
724年(而非722年),他被异教徒杀死则要到754年,中间隔了30年。地点前者
是在德国境内黑森地区的Mt. Gudenberg山顶,后者是在荷兰境内西弗里斯兰地
区的Dokkum,相去甚远。《遗》文的表述似乎故意略去了这两点,使读者误以为
正是因为他砍橡树所以被杀。事实上,Bonifatius几斧子砍倒日耳曼蛮族部落心
目中的神树是为了向他们证明:雷神并没有来惩罚砍树人的大逆不道,可见雷神
是假神,它连保护自己的圣所的能力都没有。经过这一砍,也并未“激起”当地
人的“公愤”,反而让他们中的很多人从此信了基督教。30年后屠杀Bonifatius
及其传教团的蛮族战士们其目的是不是为了反基督教不得而知(当时Bonifatius
正在该地区传教),但非得说是为了报三十年前那一砍之仇就有点离谱了。

至于大主教Bonifatius的事迹,熟悉中世纪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此人乃是一位
当时在德意志地区首屈一指的基督教活动家,具有极强的组织才干和政治活动能
力,基督教在德意志广泛传播,正有赖此人的传教热诚和政治手腕。检看
Bonifatius一生,客观地说,乃是一位了不起的实干者和对基督教有突出贡献的
人物,虽其行迹中以砍树一事最富传奇性,但决不能代表其业绩和历史地位的全
部,说“Bonifatius被封为圣人的原因即,722年他在Geismar砍倒“托尔(Thor,
北欧雷神)橡树”,真真是何从说起呢!

我不反对作者对基督教的批判姿态,就我本人的立场来说,也正是一个反基督教
的无神论者。但正因为这样,我更加坚信:运用史实必须公平客观,不能以歪曲
了的证据来证明一件事,即便当事人只是迫切地想要到达一个正确的结论。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