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盗不走的圣诞

亦歌
十二月十二日钱江晚报·地球村随笔

随着圣诞的邻近,美国许许多多小学和幼儿园都纷纷开始给孩子们放映一些
和圣诞有关的电影,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格林奇怎样盗走了圣诞”。故事
的情节非常简单,讲的是厌世怪人格林奇和一只小狗住在一个海拔一万英尺
的雪山顶上,圣诞的将至使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最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来自
山谷里人们欢乐的喧闹声。当他一想到明天就是圣诞了,人们即将载歌载舞
地开始盛大的欢庆时,就简直嫉妒得要发狂。他咬牙,他切齿,他发誓要人
们过不成圣诞,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自己化装成一个圣诞老人,把他
的狗装扮成驯鹿,驾起了雪橇在夜幕里向山谷驶去。他从烟囱里钻进了每家
每户,把所有和圣诞有关的东西统统洗劫一空后驾着雪橇回到了山上。他得
意极了,满以为人们早上起来后发现屋子里空空荡荡,肯定会惊惶失措地大
哭起来,于是他急切地等待着来自山谷的巨大哭声。可是,让他大失所望的
是人们并没有象他预期的那样痛哭流涕,相反,山谷里的老老少少们还是准
时出现在了广场上手拉手唱起了欢乐的圣诞歌曲。厌世怪人格林奇大惑不解,
他开始跺步,他开始挠腮,他终于开始醒悟:原来圣诞的意义并非体现在物
质上,而是在人们精神和心灵上,他的小心脏突然比平时大了五倍。他彻底
良心发现了,于是他急忙驾着雪橇下山去归还盗走的礼物。故事的最后:厌
世怪人格林奇已不再厌世,他在欢乐的人群里坐了上座,替就座的人们切开
了他从来不碰的烤火鸡,和人们共享节日的快乐……

这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圣诞故事是由鼎鼎大名的苏斯博士在五十年代创作。
在那以前,孩子们阅读的一般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或是奥·亨里的《
麦基的礼物》等,这些故事都带有明显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主题。五六十年
代的美国,物质生活已经非常富裕,更多的问题是人们在丰富的物质社会有
些迷失了本性,使得圣诞节日的精神有些暧昧起来,并散发出丝丝铜臭味和
商业味,苏斯博士这部作品正是针对了这一现象,所以故事一出来就取得了
巨大成功,再后来的另一部电影“查里·布郎”的作者也是步其后尘,选择了
人们在物质社会迷失本性这一现象作为切入口来针砭这个拜物社会,褒扬固
有的习俗传统。

节日是一个民族的固有传统在一个非现实的时空得以凸显的时刻,也是一个
民族文化深层结构上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审美情趣和伦理道
德通过夸张的表露而得以代代承传的时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会使人们越
来越受物质奴役,而渐渐失却承传已久的一些人类固有的美德,因此,如何
使人们能重新积极寻求生命的终极意义,体悟人生根基就成了有识之士们的
当务之急。远处隐隐传来了圣诞的钟声,白胡子老头的雪撬已经套好了驯鹿,
各式礼物亦已经堆满;与此同时,厌世人格林奇也将又一次驾起了雪撬去偷
盗圣诞。尽管苏斯博士所能作到的,也仅仅是挥舞一下堂吉坷德式的长矛而
已,不过,对孩子们来说,他的长矛法术无边,也正是在这一层意义上,圣
诞年年被盗而终又盗不走。

(XYS200312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