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 

十三亿人出线? 

冯世则

地铁车上看报,尤其只看标题。一个标题说,“龚建平昨被捕”。心
想龚某何许人也,报纸单讲姓名不提身份,认为但需如此读者便能知
晓,敢情是个人物?我却偏偏对不上号。想着想着,从一线下来换乘
环线,但见地下通道拐弯处三幅宣传画迎面而来,欢呼足球出线,引人
瞩目。

这应当是几个月前贴上去的了罢,无论从画面构成或语言修辞来看,
都是不错的。三者各有一条口号:一,足球,是全身运动,包括嘴巴:
为胜利欢呼。二,十一个人出线?不,是十三亿人出线!三,踢球的,
是十一个人;赢球的,是十三亿人!

边走边看,边有感想,龚某被捕的事先放到了一边。

1951年前后某日,我去青年团的机关看亲戚,不仅就便在食堂“蹭”
了一顿饭,而且得以偶然听到团中央几位领导关于新近一次国际性篮球
比赛中国代表队获胜的谈话。他们当然也都高兴,却不赞同一种提法:
那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一位说(大意,下同),不必什么事都
扯到政治上去,也不要提得那么高。另一位说,打赢了是毛泽东思想
的伟大胜利,万一打输了呢?

边吃边听,边有感想:窃以为这些话有些道理。要不要事事都扯到政
治上去、事事都上纲上线?我那时的思想其实不太明白,现在也不想多
说。但既然打赢了有这么个提法,打输了就不大好措辞,其间的是非
得失清清楚楚。这一条我以为现在也用得上。胜败乃兵家常事,世上没
有绝对的常胜将军,何况球赛,何况球戏?

“何况,”因为说到头来,玩球和打仗大有不同之处。第一,历来的
兵家虽以胜败为常事,毕竟有最后的决战。胜则通吃,当然是天助我
也;历史从来由胜者书写,爱怎么吹嘘都无妨。负则全歼,再也无法
翻本,兵败身死,大可归罪于天,怨天亡我,而天何言哉,同样是怎么
说也无妨。球场上的游戏可是两码事。总是要继续的,这一场之后还
有下一场,这个杯之后还有那个杯。卫冕胜利固然“一曲响彻云霄的凯
歌”,败了呢,怎么个说法才能交代过去,既解嘲又不致获罪于天?
其二,战争不但无情,而且无义──正言顺地不跟敌人讲信誉。春
秋时(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拒绝乘楚军半渡而击之,
说是“君子不乘人之危”,以至兵败身死而为后人所笑──后来的人
讲究的已经是“兵不厌诈”了。不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而且尽管可以
“诈败”,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兵不厌诈”语出韩非,所谓“战阵
之间,不厌诈伪”。由此推之,战争原则上的这个大变化应是发生在春
秋至战国时期。大约半年前译或校的一篇文摘对此有具体论述,可惜
我记不清楚。西方人也是持此种观点的,英谚云:All is fair in love 
and war(恋爱和打仗,百事可为)。但球赛不是战争,此类哲学不能
援引──球场上可以“不厌诈伪”、以“诈败”赢利么?

这就记起了确曾偶然一见的龚某之事,想起了黑哨。

早先,中国古人也“蹴球”的,以为戏乐,算得可取的传统。间或下
注赌钱,进而弄虚作假,都可以记到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账上,甚
是方便。当代的这种足球却是从西方传来的,先是作为体育运动,借
以锻练身体和意志,培养洋人所谓的运动员品德,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都
曾从中受益。近些年来足球逐渐成为商业,成为买卖,我曾少见多怪。
后来想想,我们不是市场经济么?总算想通了。但黑哨一吹,可就是
另外一回事了;商业成了欺诈。

足球的事,老实说,本人向不关心,不看球赛也不读相关的报道,哪
怕事关出线,事涉球“星”。“黑哨”却例外;一则这个术语于我属
于前卫之列,不懂,想看个究竟;二则有段时间报纸上满是“黑哨”,
一向的视而不见变成了不视而见。而稍稍多看一眼,本质立即显然:
“黑哨”,用战争作譬喻,是临阵倒戈,或曰“卖阵”;作为商业行
为则是搞假冒伪劣,欺骗顾主。俱乐部〔?〕组织球赛,发售门票,并
且借此大卖场地广告和电视新闻直播转播之权,财源茂盛;球员踢球、
裁判员裁判,都领工资;二者──老板及其各类雇员──都是卖方。而
观众花钱购票,是买方。他们入场观看,要看的是一场真正的比赛,
是球艺球德,不是看你弄虚作假、公然违背消法民法刑法,做冒牌的魔
术表演。观众、尤其是球迷因此愤怒声讨,要求查明真相追究责任,
理所当然。而某些法律专家竟然说,这种事法无明文,司法机构无从介
入,岂不可笑。

果然,龚某被捕了。在环线车上看看有关报道,检察官说这是因为这
位裁判“涉嫌企业工作人员受贿(10万元)犯罪,”一点不错。法院还
说要在“全案侦察终结后,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另一家报纸则报
道辩护律师的看法,说此罪最高可判十年徒刑。在希望别判得这么重
的同时,我另有一点期待:黑哨也涉及民事:买了假冒伪劣、上当受骗
的入场观众是应当得到赔偿的,至少是退票。依我看,这也是题中应
有之义。

黑哨可耻,十三亿人并不因此蒙羞。无论哪个国家的商界或别的界,高
明或不高明的事不胜其数,荣辱得失,各有其主,无需扯到全体国民
头上。出线与否,我看也只是球队的事。别人大可欢呼,也无妨不怎么
在意;但要分享这份光荣,首先应当是米卢。恕我无知,不知道米卢
是否原就算在那十一个人之内。但无论怎样,南斯拉夫人民培养了这么
一位出色的教练,岂不十分光荣?按照十三亿人出线的逻辑,南斯拉
夫岂不也出了线?遗憾的是,这些年来那片土地上战乱连年、刀兵四起,
加之分分合合,竟不知道他们人口而今几何。人心都是肉做的。为
此,请许我在叹息之余离题万里,祝他们转危为安。

2002 04 21,朝阳园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groups.yahoo.com/group/x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