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奥运会开幕式彩排观感

  作者:独木桥

  7月30日晚,看了奥运会开幕式的彩排,谈点感想。

  总的感觉是,场面宏大、气势宏伟。人海、服装、色彩,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也有总导演张艺谋鲜明的特点,尤其是一些旌旗呐喊、竹林变阵的场面,很容易
让人想起《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画面。音乐节奏强劲而有变化,声音效果非
常好,在偌大的鸟巢震撼而不空旷回响。最值得一提的是背景画面和灯光变化,
充分运用了声光电的技术,亦真亦幻,如诗如画。

  不满意的仍然是意料中的人海战术。如果说开场的2008名武士击鼓呐喊,确
实给人震撼的话,那么后面接连出现的人山人海的场面,就多少给人厌烦和缺乏
创意的感觉。演出的人数是如此的众多,以致经常是中间在演出,周围在候场;
这边在退场,那边在上场。到处是跑动的人群,干扰了欣赏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另外,时间的安排前紧后松,特别是后面的升奥运会旗,几个人举着五环旗,顺
着外场整整走了一大圈,费时近10分钟,全场观众只能听着单调的音乐干熬着。
为什么不能像开始升国旗一样,横向径直穿过场地以节约时间加快节奏呢?还有
最后搭宣誓致词台,为什么不能像先前的许多场面一样,台子从场地中央升起,
而非得有许多人乱哄哄地推进来,在中间临时拼凑,费时、不协调还拼不整齐呢?

  一些细节也不完美。比如大屏幕上的说明,既然是英汉对照,就一定要翻译
准确。"礼乐"的含义中国人想必都知道,可翻译成Music(音乐),至少是不完整
的。同时场地中央的36个高台上,36个美女都举着同样的类似琵琶的乐器。中国
有那么多的民族乐器,为什么都要举着同一种乐器呢?另外,高科技的运用还要
确保无纰漏。场地中央升降的地毯,出现了摆放不正的情况,下面的人既看不出
来也没法纠正。好几个节目需要全部演员打开身上变幻的灯光,可总有人的灯不
亮。有点搞笑的是,看台的所有走廊上,都均匀地分布着众多统一着装的志愿者,
举着统一的手电、拨浪鼓、围巾、荧光棒等,不断指挥观众欢呼鼓掌,让人想起
有些电视节目的导播对安排的观众说:"再录一遍掌声,我们就收工发盒饭"。

  当然,众口难调,承载了太多内涵,寄托了亿万人厚望的开幕式能做成这样,
总的来说还是能接受的。至于保密问题,不知道以上我写的算不算泄密。还有两
次彩排,总共会有几十万人去看,这几天网上的相关报道也挺多的。尽管票上写
着不许带包、带能拍照的手机和相机,可我仍然看到许多人在用手机或相机在拍
照或摄像。只是在看到闪光灯的时候,才会有志愿者劝阻一下。因此出了所谓韩
国电视台的泄密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XYS20080801)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