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学术打假第一人”杨玉圣又造假侵犯他人著作权

                              ·方舟子·

    被称为“学术打假第一人”、贵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的中国政法大
学教授杨玉圣造假成瘾,甚至敢造到新语丝头上。例如,在2005年11月21日,新
语丝刊载“一心”《可笑人也,聂资鲁教授!》一文,杨玉圣次日偷偷拿了去登
在其主持的“学术批评网”上,不仅把标题改为《反学术打假的好戏——评聂资
鲁教授〈杨玉圣的所谓学术批评文章及我的答辩文章〉》》,还把署名改成“奕
欣”,并声称是学术批评网首发。“一心”不得不发文抗议杨玉圣侵犯其著作权,
参见“新语丝·立此存照·杨玉圣事件”中的《杨玉圣先生,请尊重本人的著作
权》(XYS20051124)一文。

    今天接到一名网友来函,告知新语丝6月18日登的李实《罗志田先生不宜评
上文科杰出教授》一文,也在学术批评网上以“李施文”的名义发了,内容基本
一致,并批评说“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署名,分别发在不同的网站,似乎不太
好”。我赶紧去核实,才发现这位网友冤枉了李实了,原来杨玉圣又故伎重演侵
犯他人著作权,偷新语丝的文章,改作者署名,手法与两年多以前用的一模一样:

    一、把作者署名由明显的化名改成杨玉圣喜欢用的“假的真名字”(即看上
去像是真名,其实是假名),但是与原署名谐音。所以上次把“一心”改成谐音
的“奕欣”,这回则把“李实”改成谐音的“李施文”(即“李实文章”之意),
而且为了表明名字的真实性以迷惑读者,还在作者后面注明作者单位“(四川大
学历史学院)”,这显然是根据文章内容猜测作者的单位。其实四川大学并无历
史学院,而有历史文化学院。

    二、把文章标题《罗志田先生不宜评上文科杰出教授》改成他喜欢用的长标
题《罗志田同志不宜评上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的八大理由》,并对正文做
了一些表述上的小改动,比如把原文中的“罗”基本都改成“罗志田同志”(大
概是为了符合其提倡的“学术规范”),但是又改得不彻底,还是露了马脚:他
虽然记得把标题中的“罗志田先生”改成“罗志田同志”,但是开头第一段的两
处“罗志田先生”却忘了改,于是罗志田时而是“同志”,时而是“先生”,时
而又是“同志”,称谓不一致。还有两个“罗”他又漏改成“罗志田同志”,大
概改得眼花了。

    三、我在登出前改了一些错别字和病句,这些只有我本人知道的改动都还在
剽窃文中,但是,他为了掩饰剽窃而对原文做小改动时,却给新加了新的错别字,
例如,他把原文“就包括应承担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成“续承担主
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续”显然是“需”的错别字。他的许多改动都
是剽窃者惯用的同义替换,例如把“以后”改成“之后”,“实在”改成“实在
是”,“就包括应”改成“是应”之类。如果不是为了掩饰剽窃,去做这样的改
动真是有毛病。

    四、他给这篇文章写上写作日期“2008年6月18日”,又声称“学术批评网
首发 2008年6月18日”,还要“(感谢李施文先生惠寄)”,好像李施文当天急
急忙忙写完了就寄给他,他又急急忙忙在当天就登出了,效率不可谓不高。那个
“写作日期”显然是杨玉圣从新语丝的发表日期推出来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写作
日期:我在好几天前就已收到了这篇稿,只不过这几天版面都被与地震有关的文
章给占了,所以一直拖到18日才登出。至于那个“学术批评网首发 2008年6月18
日”当然也是捏造的,他只能是在19日从新语丝拿了去做了改动再登出的。他倒
填发表日期,还让人以为是新语丝偷了他的呢。

    新语丝登出的无数批评文章中,为什么杨玉圣如此青睐这一篇,不惜造假剽
窃也要在其网站上登出呢?就像上次他偷一心的文章是因为一心批评的聂资鲁教
授是杨玉圣的仇人,原来这一次也是因为杨玉圣与罗志田有仇。在2002年12月,
罗志田曾经批评过有人盗用其名义给《社会科学报》等杨玉圣把持的报刊投稿。
盗用他人名义投稿,本是杨玉圣的另一拿手好戏,新语丝也曾经多次揭露过。因
此罗志田当时的批评正触着了杨玉圣的痛处。罗志田还曾经发表过《走火入魔的
“学术打假”》,对杨玉圣的同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极尽挖苦
讽刺之能事”。为此,学术批评网在2003年4月30日登出一篇攻击罗志田的长篇
文章《走火入魔的“罗志田”和人鬼共舞的“罗厚立” 》,署名“罗中立”,
那也是一个“假的真名字”。有了这段历史恩怨,杨玉圣一见新语丝网站登了批
评罗志田的文章,怎能不当成宝贝,非偷了去不可呢?

    杨玉圣提倡的“学术规范”,也就是盗用他人名义、侵犯他人著作权、剽窃
他人文章。教育部让这种人负责“学风建设”,那才叫“走火入魔”、“人鬼共
舞”。有杨玉圣在,“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应该改名“教育部学风破坏委员
会”才名副其实,不知葛剑雄副主任以为然否?

附:新语丝李实和学术批评网“李施文”文章

  罗志田先生不宜评上文科杰出教授

  李实

  近年来,四川大学开始评文科杰出教授,规定评上者在校内享受两院院士待
遇。并已评出了两位。日前,四川大学又初评了两位,正在公示。其中一位是罗
志田先生(他偶尔以罗厚立的名字发表文章)。我们认为,罗志田先生问题不少,
不宜评上文科杰出教授。其理由如下:

  一、2003年下半年罗调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在那里工作至今。五年来他未对
川大做任何贡献,不是川大的教师。 

  二、1994年下半年至2003年上半年,罗在川大历史系任教。可在八年多的时
间里,他从未给本科生上过课。却还在2000年左右被评为教育部系统全国优秀教
师。可他又不到研究所工作,不评研究员;而要在系上当教授。实在名不副实。
他到北大后不得不给本科生上课,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课业稍增”。其实不止是
稍增,而是给本科生上课的课业从无到有。 

  三、罗没有获过省政府(直辖市政府)社科成果奖,教育部社科成果奖,国
家社科成果奖(没有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类似的奖,
但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奖,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而正在评
选的重点高校正高二级岗(俗称二级教授)的必要条件,就包括应获过省政府、
教育部、国家社科成果一二等奖。杰出教授比二级教授高得多,但他却反而不具
备这些必要条件。 

  四、罗没有承担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
而正在评选的重点高校正高二级岗(俗称二级教授)的必要条件,就包括应承担
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杰出教授比二级教
授高得多,但他却反而不具备这些必要条件。 

  五、近年来,川大颁布了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
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期刊目录,规定在上面发表论文,
视同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其中历史/考古类有约200种,绝大多数是英文期
刊。罗在美留学八年,至今才在英语期刊一共发了4篇论文,且没有一篇是发在
SSCI/A&HCI期刊上。 

  六、罗的史学博士论文是《北伐战争与中美关系》(1994年通过,英语版,
大意。因他从来不说他的博士生导师是谁和博士论文题目)。可既没有在美国出
英语版,也没有在国内出中文版。他的著述不少,可绝大多数是论文集,和一本
人物评传。没有一本代表性专著。 

  七、罗是治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年)的史学家。但在历史学中,中国
近现代史是比较好搞、不难,容易出成果的的一个二级学科。罗以前搞过中国古
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可都没有搞出名堂来。他偶尔也写点中国古代史的论文,
可从未登上过这方面的重要期刊《中国史研究》、《文史》、《历史研究》中的
中国古代史栏目。尽管他经常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社会科
学》三家权威或重要期刊发表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文。 

  八、罗先生早就是博导了。文科中比博导还高的职衔有:长江特聘教授,国
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这三个职衔都是在全
国评,至少在教育部系统评。罗当过一届(四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
成员,以后就被免职了。今天,上述三个职衔他连一个都没有。而上述三个职衔
的得主其待遇都低于杰出教授。罗现在要一举超过他们,很不合适。 

  综上所论,罗志田先生不适合评文科杰出教授,不应该享受院士待遇,尽管
只是在四川大学校内。 

(XYS20080618)

李施文:罗志田同志不宜评上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的八大理由
时间:2008年6月18日 作者:李施文(四川大学历史学院) 来源:学术批评网

近年来,四川大学开始评“文科杰出教授”,并规定评上“文科杰出教授”者将
在校内享受两院院士待遇(已评出了两位)。日前,四川大学又初评了两位,正
在公示。其中一位是罗志田先生(他偶尔也以罗厚立的名字发表文章)。我们认
为,罗志田先生断断不宜评上文科杰出教授。其理由如下: 
     
第一,2003年年中,罗志田同志调到北京大学历史系,在那里工作至今。五年来,
他从未对川大做什么贡献,不是川大的教师。他若够格评什么“文科杰出教授”,
那么就应该在他目前供职的北大评(北大也评有类似的“文科杰出教授”)。怎
么又跑到川大来评呢!
 
第二,1994年下半年至2003年上半年,罗志田同志在川大历史系任教。可在八年
多的时间里,他从未给本科生上过课,居然还在2000年左右被评为教育部系统的
“全国优秀教师”。其实,他充其量可评优秀研究生导师。他又不到研究所工作,
不评研究员,却要在系上当教授,实在是名不副实。他到北大后,据说不得不给
本科生上课,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课业稍增”。其实不止是稍增,而是给本科生
上课的课业从无到有。 
    
第三,罗志田同志没有获过省政府(直辖市政府)社科成果一二等奖、教育部社
科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社科成果一二等奖(没有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
步奖、国家发明奖类似的奖,但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奖、国家图书奖、国家
五个一工程奖等)。而正在评选的重点高校正高二级岗(俗称二级教授)的必要
条件(川大规定),是应获过省政府、教育部、国家社科成果一二等奖。“文科
杰出教授”的要求,要远远比二级教授高得多,但他却不具备这些必要条件。 
    
第四,罗志田同志没有承担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
项目等。而正在评选的重点高校正高二级岗(俗称二级教授)的必要条件(同
上),续承担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文
科杰出教授”自然比二级教授高得多,但他反而不具备这些必要条件。 
   
第五,近年来,川大颁布了SSCI(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期刊、
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期刊目录,规定在上面发表论文,视同在国内权威
期刊发表论文。其中历史/考古类有约200 种,绝大多数是英文期刊。罗志田同
志尽管在美国留学八年,但至今才在英语期刊一共发了4篇论文,而且没有一篇
是发在SSCI/A&HCI期刊上。  
     
第六,罗志田同志的史学博士论文大概是《北伐战争与中美关系》(1994年通过,
英语版,大意。因他从来不说他的博士生导师是谁和博士论文题目)。但是,这
篇论文既没有在美国出英语版,也没有在国内出中文版。他的著述不少,可绝大
多数是个人论文集和一本人物评传。至今没有一本代表性专著。 
    
第七,罗志田同志是治中国近现代史(1840-1949年)的,但众所周知,在历史
学中,中国近现代史是比较好搞、而且是最容易出成果的的一个二级学科。罗以
前搞过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可都没有搞出名堂来。他偶尔也写点中国古
代史的论文,可从未登上过这方面的重要期刊(如《中国史研究》《文史》和
《历史研究》中的中国古代史栏目),尽管他经常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这三家权威或重要期刊发表中国近现代史的论文。 

第八,罗志田同志早就是博导了(1996年)。文科中比博导还高的职衔有长江学
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
这三个职衔都是在全国评的(至少在教育部系统评)。罗志田同志据说当过一届
(四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但之后就被免职了。今天,上述三
个职衔,他连一个都没有。而上述三个职衔的得主的待遇都低于“文科杰出教授”
(校内院士)。罗现在要一举超过他们,不太合适。 
      
综上八大理由,罗志田同志实在是不够格、也绝对不适宜评上四川大学的“文科
杰出教授”,更不应该现在就享受院士待遇(尽管只是在四川大学校内管用的
“地方粮票”)。 

2008年6月18日 

(感谢李施文先生惠寄)

(XYS20080619)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