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近看美国高考(下)

  〔美〕黄全愈 


  美国名校为什么招收流浪女和流浪汉? 

  除了学业指数,综合素质,还有些东西对招生也会产生微妙影响。 

  我们爱用“书香门第”来形容一个人的家学渊源。来自“书香门第”的学生
往往都很用功,成绩也好。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美国大学招生时,父母受教育
程度高,也会比较有优势。殊不知,美国大学在审核学生的申请材料时,却是另
一番风景:如果你的父亲是教授博士,母亲是医生,家庭年收入十几、二十万美
元;你的SAT得1400分,学校成绩(GPA)3.7,大学招生办会认为这不仅是天经地
义的,而且还应该更好才对。 

  相反,如果你的父母亲只有初中学历,其中一人还失业,你的兄弟姐妹又一
大堆,你还是老大。为了承担家里的部分担子,你每星期不得不打工20小时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SAT还能得到1000分左右,学校的平时成绩能保持3.0以
上,很多好大学可能都会考虑录取你。因为他们觉得,你不但是一个对家庭有责
任心的人,而且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还能保持一定的学业成绩,如果再给你提供
一份足够的资助和一个良好的大学环境,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近,美国在上演一部电影,名字叫《流浪女读哈佛》。这部电影写的是一
个真实的故事。哈佛曾招收一个叫“Liz Murray”的纽约市布朗区的流浪女孩。
这个女孩的妈妈得艾滋病死了,父亲又呈HIV阳性,家里穷得丁当响,连一张床
也没有,不得不常常去吃救济餐,然后就倒头睡在桌子上。 

  这个流浪女孩是否有SAT“高考”分数,学校成绩有多少,我无法得知。但
绝对不会是“高考状元”!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洛杉矶时报》8日讯:48岁的退役军人迪威特
(Duane De Witt)虽然命运不济,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取得美国最有名学府之一
的柏克莱加州大学学位的梦想。曾经是流浪汉、露宿公园的迪威特,凭著惊人的
毅力和不懈的努力,上个月非但顺利完成学业,而且还代表毕业生致词。在强调
教育价值上,他的现身说法比任何政治人物、名流或学界人士更有说服力。 

  迪威特是独生子,只有一个经常失业、患有精神病的单亲母亲。他18岁入伍,
在军中接受过呼吸道治疗技师训练。退伍后曾短时间就读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对
当地很少人是游民和其社会安全制度留下深刻印象,并种下他有朝一日以协助美
国穷人享有同样低廉住屋为职志的心愿。 

  为了照顾母亲迪威特返回加州后,找不到全职工作,20多年来做过一连串临
时工,年薪从未超过2.7万元。同时他在圣塔罗莎社区学院选读斯堪的维亚(北
欧)的语言与文化课程,指望将来再到丹麦研究公共住宅制度。同时,他一边教
几个外国学生英文,一边打听申请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资讯。 

  在经过四次被拒的挫败后,迪威特决定亲自求见伯克利加州大学的董事。 

  他打的是退伍军人牌,虽然他只有一分钟时间说明希望就读该校的理由,但
他的强烈求学意志终于打动了他们。2000年5月1日他45岁生日的那一天,他得到
了入学许可,在专攻地区计划、斯堪的那维亚研究与新闻学的综合学科系就读。 

  为了避免长途通勤,又租不起公寓,迪威特选择暂时以学校附近的公园为家,
每天早上到学校的厕所梳洗。其间小偷把他二手车里的东西偷窃一空,包括他的
书和笔记。不过迪威特从不抱怨,他总是看事情的光明面,一心专注完成学业。
在诸般逆境中,他的平均分数是3.8,除了一门功课是B+以外,其他全是A。最后
他的毕业生致词稿在众多申请者中雀屏中选。 

  在简短演说中,他鼓励同学回馈母校,让更多弱势族群加州学生能够享有接
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来他希望成为一位流浪汉问题专家。 

  不管是现代版的“灰姑娘”上哈佛,还是“流浪汉”读伯克利,讲的是美国
大学招生的一个特殊政策,即对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在录取分数和其他要求上相
对宽松和倾斜。那些城区贫民窟的学生,特别是非洲裔和拉丁族裔孩子,SAT能
达到1200分以上,将有机会进入一流大学,甚至还可能得到特殊的资助。 

  美国大学不厌其烦向学生“求爱” 

  美国的大学招生过程很像生活中的“谈恋爱,找对象”。特别是大学和申请
者之间互相追逐,非常有意思。 

  第一个阶段,大学追着学生抛绣球,把考生“追”得迷迷糊糊。 

  美国的高中生从高二开始,就参加“高考预考”。高三年级,又参加第二次。 

  PSAT于每年的10月中旬举行。约一两个月后,成绩一出来,各个大学就纷纷
向举办PSAT考试的机构购买有关成绩段的资料。各个大学分析有关考生的资料以
后,就向这些考生发出热情洋溢的信件,并且不断地寄各种咨询卡和设计精美的
画册。 

  纽约大学是一间名气很大的私立学府。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2002年
全美综合大学的“龙虎榜”,该校排名第32位。纽约大学每年接到约3万学生的
申请,录取率约为29%。 

  纽约大学并没有因为自己优越的条件而“守株待兔”———等待申请者找上
门来,而是主动出击去争夺生源。我的儿子矿矿在2001年2月份左右接到纽约大
学“投石问路”的信件。当时,矿矿还在读高二,离高中毕业还有两年半的时间,
还没有参加第二次PSAT考试,而当时矿矿仅达到全国96%的水平。在整个招生过
程中,纽约大学给矿矿寄的信和各种材料不下10次。排名第13位的华盛顿大学前
前后后给矿矿寄来的各种信件和材料恐怕超过20次。 

  纽约大学在2001年9月份的邀请信中简单地介绍了纽约大学,然后就开门见
山地要求矿矿到纽约大学去参观,并热情地表示在这一年里将不断地同矿矿联系,
直到帮助矿矿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学校为止。 

  收到邀请书一个月后,我们又接到一张明信片式样的邀请卡。精美的邀请卡
上写着“了解纽约大学最好的方法就是来学校看看”。由于接到各种学校的邀请
信太多,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所作为矿矿准备申请的学校。纽约大学没有在矿
矿的考虑名单中。我当时想,我们没有同学校联系,纽约大学一定会从中得知我
们的意向,以后可能就不会再联系了。谁知,纽约大学的热情不减。在随后的几
个月里,又接二连三地寄来了四五张邀请卡,而且一张比一张更漂亮,一张比一
张更详细。当然,“名目”都不一样,有的是“自由参观”,有的是“招生接待
会”。 

  与此同时,他们还专门给矿矿寄来了为高三学生编写的几期简报。简报印制
精美,谈的都是申请者想了解的问题。2002年春季的简报介绍了来自四面八方的
学生,介绍了在学校工作的机会,介绍了纽约大学历届毕业生的成就……主题是
“这里是你的未来”。2002年冬季的简报是在2003年元月一日申请截止日之前收
到的。整个简报讲的就一件事:做决定———上哪个大学?督促学生做出最后的
决定。有一篇文章光看标题就很吸引人“还决定不了专业?没问题!”很多学生
对自己未来选修什么专业心里没底,这篇文章就是安慰这些人的,告诉他们现在
决定不了专业没关系,到了学校以后还有时间再考虑。 

  纽约大学也没有忘记家长在学生选择大学时扮演的重要角色。我们也很荣幸
地接到专门为家长编写出版的《家长新闻》。开篇谈的就是“家长在孩子申请大
学中的角色”。同中国家长一样,美国的家长对孩子上什么样的大学也很关心。
很多家长不辞辛劳地带着孩子跨州过界,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地走访。 

  在美国家长的眼里,孩子上哪所大学,就好像决定要上哪家饭店吃饭一样,
稍不合意,就可能带着孩子另投门户。美国大学接待家长的工作做得极细。大学
招生办一项常年不断的工作就是接待家长的来访。一群群家长带着还在上高中的
孩子在招生办的安排下,在校园里四处游荡。这是美国大学独特的一景。 

  纽约大学把争取学生的工作提前到高二,而重点放在整个高三阶段和高四的
上半学年,步步紧扣高中的时间表。 

  在2002年10月左右,矿矿接到了纽约大学寄来的申请表。显然,尽管纽约大
学没有收到矿矿的任何回音,但他们还是希望矿矿能在最后一分钟做出申请纽约
大学的决定。这种执着让人心动。 

  其实,像纽约大学这么起劲地推销自己的还大有“校”在。包括普林斯顿、
哈佛、耶鲁等名校,都放下架子、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争夺生源。 

  对于学生来说,申请大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市场竞争的过程。有些人看到美国
大学如此求贤若渴,以为学生是“皇帝女不愁嫁”。其实不然,学校追着你拼命
抛绣球,只是把你当成一个候选对象而已。学校的原则是,候选人的基数越大,
越有可能选到优秀的学生。其实,学校最后录不录取你,还要看你在第二个阶段
如何“推销”自己。 

  经过第一阶段被“迷魂汤”灌得迷迷糊糊以后,学生终于要决定:接下谁抛
出来的“绣球”。 

  等到大学把热情洋溢的“录取通知书”寄出以后,大学就摆出一副任人宰割
的样子:好吧,我们能给的条件(主要是指资助的条件)都给啦,实在有意见请
提出来,可以再商量。附上“报到卡”。如果决定接受我们的录取,请在5月1日
前把已贴足邮票的‘报到卡’和押金支票寄给我们…… 

  接下来,大学就隔三差五地发出试探性的电子邮件(甚至来电话):邀请回
访学校;给予申请更高一级奖学金的资格;要求你在大学建立一个电子邮件户头;
邀请你上网与学校的教授和学生聊天…… 

  这个时候,学校总是用商量的口吻与申请者进行交流,总是小心翼翼地提醒
学生:决定是否接受学校的录取的期限很快要到了,你需要把回执卡寄回学校;
期限已经过了一个多星期,仍未受到你的回执卡,我们假设不是邮件寄丢就是你
已接受其他学校的录取;我们仍然对你感兴趣,我们可以把最后决定的期限延迟
到6月15日…… 

  一旦你把回执卡和400美元定金寄出去。由于你已经是“他的人”了,学校
又会神气十足地用通告学生的口气规定你必须在某月某日前完成某三件事…… 

  你要写作文———写出你自己! 

  当我开始研究美国大学招生的作文时,第一个吸引我的是各个大学的独具特
色而又多姿多彩的作文题。 

  许多美国大学要求学生提交一到两篇开卷作文。普林斯顿要得多些,一共是
四篇。在要求提交作文的大学中,绝大部分是命题或者规定内容或主题的作文。
有些学校则不强求作文的形式和内容,任意交一篇即可。 

  这些“高考”作文题更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芝加哥大学在申请表上一口气开列了五个作文题,让申请者任选一题,写一
篇一两页纸的作文(有一篇的题目是:“你感觉到星期三怎么样?”)。并提示
道:“这是你告诉我们关于你自己、你的鉴赏力、你的抱负的一个机会。每一题
都可以用完全真实或者完全虚构或者兼而有之的方式写作———这是你自己的选
择。消遣、分析(不要痛苦地挣扎)、创造、写作———让我们听一听你感兴趣
的事情,听一听你的心声。” 

  某个专办一流大学的入学咨询服务的公司的负责人跟我说:“华人的孩子一
般成绩都很优秀,但作文往往有问题。主要是行文和内容多半正经八百,枯燥乏
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给人一种刻板、不苟言笑、没有个性的印象。大学招
生办的人每天要读成千上万的作文,千篇一律的作文太多,读来读去都乏味了。
如果你的作文没有办法让他(她)在昏昏欲睡中惊醒,你的作文就流于平庸了。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帮这些华人孩子改变他们在大学招生办审核人员脑海中的形象。
其中之一,就是帮助他们去改变他们的文风……” 

  这位先生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华人,我相信他这段话是中肯的。他甚至说,
如果有几道作文题供选择,他能八九不离十地猜到华人孩子会选哪道题…… 

  对我来说,美国大学出的这些作文题都好写,又都不好写。正因为好写,反
而不容易写好。更让我吃惊的是:每一道作文题都有一个设计者,而这些设计者
又都是去年申请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也就是说,每一年的作文题都是从上一届申
请者中征集的。 

  这不,芝加哥大学在给2003年录取的学生发榜还不到两周,就接着又发信,
要求这些被录取的学生参加为明年的新生出作文题的“有奖征集作文题”的活动。
来信如下: 

  矿: 

  现在轮到你有机会为下一届的申请者出作文题啦。我们在读你们的申请时,
我们的脑海在发烧……请帮助我们为下一届的申请者出作文题。你将获得我们永
恒的谢意———比一件 T恤要重得多但又比一年学费轻得多的礼物。当然,我们
还将会注明是谁出的作文题。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的作文题都得到了认可。想
必你们对我们所问的问题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因此也知道该问些什么问题。 

  作文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作文题应该能引发深刻的思考。虽然我们愿意把我
们的申请者从“告诉我们一些关于你自己的事情”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但是我们
不想要哗众取宠的作文,因此也不会问哗众取宠的问题。尽管你还是在高四年级,
但你实际上已经进了大学。所以,可以为那些明年的申请者花上些时间。请到有
关网站去查看过去的作文题,并且提交你设计的作文题。 

  谢谢!芝加哥大学招生办公室 

  芝加哥大学是一所非常有自己的风格的大学。根据《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告》
2002年的统计,芝加哥大学的学术声誉为全美大学的第三位,该大学的74个诺贝
尔奖得主的数量在世界上所有的大学中“独占鳌头”。 

  从芝加哥大学在上一届录取的新生中为下一届的申请者征集作文题,这个形
式本身,我们已能看到该校的行事风格。 

  无独有偶,西北大学的作文出题方式也是从上一届学生中给下一届的申请者
征集作文题,而且作文题也非常有意思——— 

  谁是你们这代的代言人?他或她传达了什么信息?你同意吗?为什么? 

  有个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
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
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 

  在愚蠢的错误和聪明的失误之间总是存在着重大的不同。请说一说你的一个
聪明的失误,并且解释它怎么给你或他人带来益处。 

  罗马教皇八世Boniface要求艺术家Giotto放手去画一个完美的圆来证实自己
的艺术技巧。什么看似简单的行为能表现你的才能和技巧?怎么去表现? 

  西北大学除了列出作文题外,还出了一系列短文题目让学生回答。细究这些
题目让人不得不感叹出题者思维的精巧——— 

  创造一个能代表你的人生的首字母缩写。这个首字母缩写是什么呢?它又表
示什么?(译者注:例如,SARS,SOS,等等都是首字母缩写。) 

  想像你是某两个著名人物的后代。谁是你的父母呢?他们将什么素质传给了
你? 

  开车进芝加哥市区,从肯尼迪高速公路上,能看到一个表现著名的芝加哥特
征的建筑物壁饰。如果你可以在这座建筑物的墙上画任何东西,你将画什么?为
什么? 

  西北大学的传统精神是协作学习。请给明年的申请者提供一个原始的作文题
或者一段说明。今年的大部分作文题和简短说明,都是学生提供的。 

  普林斯顿的作文题也很有意思。所设计的四个问题,就像是一次特殊的面谈。
既轻松自然,又很有深度和代表性。要求四题全答——— 

  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
响。请简要说明。 

  假如你得到一年的时间为别人提供自己的服务,你将选择去干什么?为什么?
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做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做的? 

  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 

  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或者普林斯顿出的作文题,从
形式、内容到主题,都更活泼、自由、轻松,但又不失庄重。基本看不出出题者
的倾向和喜好,基本没有对错之分,给作者留下巨大的想像和发挥的空间。让人
读了题目之后,有一种写作的冲动。 

  别看美国各大学的作文题五花八门,但他们公布作文题的方式却几乎“千篇
一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年一新,基本做到提前一年公布作文
题。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就属于这一类。还有一类是数年不换,年年如此。普
林斯顿、哈佛、耶鲁就是岁岁如故这一类。从这点上看,也可以看出新兴的“常
青藤”活力四射;传统的“常青藤”有些守旧迟暮。总之,无论你报考的是哪一
类学校,你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你的作文。 

  为什么美国大学不怕作文作弊? 

  由于大家都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这种开卷作文,这就引出许多问题:会不会
作弊? 

  为什么要做开卷作文?开卷作文与闭卷作文的利弊…… 

  美国“高考”作文实行开卷制度,有其基本的考虑和理由: 

  一、要求提交作文的基本是美国一流大学,因此,申请者的素质相对较高。
大学招生办相信绝大多数申请者不会利用开卷作文进行作弊。 

  在矿矿申请大学最关键的时候,我回到中国讲学。头几天,我们父子俩天天
在国际长话里“争论不休”。我认为:他的某篇文章不错,应该提交给某大学。
但矿矿认为:那个“某篇”文章不好,应该提交另一篇文章给那个“某大学”。
在美国长大的孩子,别说帮他写作文,就是改他的作文都休想,作文是他自己写
的,甚至想帮他“选”其中一篇都不干。 

  我曾经感到很困惑:一方面平时考试作弊的美国孩子不算少;另一方面,又
十分地固执己见。后来,我发现:对那些有标准答案的作业和考试,那些爱作弊
的美国孩子比较愿意抄别人的;但是那些表达自己观点的东西,一般不愿照抄别
人的。当然,有时作文也有抄的,往往是万不得已而为之。如突然发现忘记作业,
马上要交了,急急忙忙到网上找来一篇,再改头换面糊弄老师。但很少听到“有
预谋”的、“蓄谋已久”的作文作弊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素质较高的学生,“人
云亦云”已是一种人格的侮辱,很难想像要他们去抄别人的东西。那些要求提交
作文的大学,一般都要申请者在作文的后面签名:宣誓是自己的作品。以示人格
的尊严。 

  开卷作文是基于对学生的素质、对社会风气的信任。二、既然要开卷,就已
做好有人作弊的准备(其实,即便是闭卷,也得准备有人作弊)。因此,各个大
学都明确地说:可以请人读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请人修改甚至编辑自己的作文,
但是最基本的思想观点、内容材料必须是自己的。请人帮修改,甚至与人商量作
文的立意构思,这都不算作弊。只有完全请“枪手”帮写,或者完全照抄别人的
文章,这才是作弊。 

  关于作文作弊的问题,我也与美国几所大学招生办的人员谈过我的顾虑。他
们不太以为然。他们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有四个参照因素:提交的作文、
SAT-II的写作考分、高中的英语平时成绩、面谈的效果。一流大学都要求申请
者提交SAT-II的写作成绩。如果你提交的作文写得非常漂亮,但你的SAT-II的
写作成绩并不好,这会使人产生第一个疑点。但有些人确实不善于考试、不善于
写闭卷作文,不能仅凭SAT-II的写作成绩不好给人“定罪”。于是,招生办就
要看第三个参照因素———你的英语平时成绩。如果你高中的英语成绩不怎么样,
这个疑点就越来越大。若招生办对你的作文产生很大疑问,也完全可以通过面谈
看一看你的“庐山真面目”。 

  美国每年都有供高中生竞争的上百万种奖学金。少的三五百元,最多的是西
屋奖,约有10万元。申请这些奖学金,往往都要求写作文。比如,矿矿申请了一
种奖学金,一等奖两万元,五个二等奖每人5000元。除了比各自的材料和条件以
外,每人提交一篇作文。题目是《诚实与结果》。最后,有关报纸把得奖的这几
个人的照片、材料、作文摘要都登了出来。那几个美国孩子的作文都非常质朴,
整个一个高中生的“家庭作业”,一看就知道完全出自孩子的手。 

  那么,要求申请者提交作文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什么呢? 

  答曰:了解申请材料和干巴巴的数据后面的真实的、鲜活的、有血有肉的
“你”,通过文风看你的思维、思想和性格。 

  据说,有不少招生办的审阅人员,在打开厚厚一叠申请材料时,首先就读作
文。因为每天审读成千上万枯燥的数字和材料,确实很烦人。惟有作文能给人一
点提神的作用。当然是指好作文。糟糕的作文比枯燥的数字和材料更有催眠作用。 

  普林斯顿招生院长哈格顿先生对作文写作的“忠告”主要有这么几条: 

  一、作文不是写给具有丰富想像力的招生办人员看的,也不是写给具有高度
文学修养的老师看的。阅读作文的对象应该是你的朋友、室友、你的亲戚。 

  二、不要为作文而作文。作文就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讲述一个在一页纸上能
完成的故事。 

  三、作文里的你应该是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一个想像中、理想中的你。有
人说,应该表现你最美的那一面。但我认为应该表现你的两面(好的或不好的)。
无论你想表现的是哪一面,都应该是“符合”你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面。 

  四,作文可以让别人看一看,提一提意见。但你的作文应该表现出你自己的
风格、特点,表现出你自己的思想、情趣。关键是看上去像你自己的东西。 

  一些作文“指南”一类的书也提出诸多“忠告”。比如,不要写探讨人生的
意义或“和平”的定义一类的大题目,不要讨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要写参加
一个重大比赛后的感想,不要写关于家人死亡的事,不要写自我标榜的文章,不
要写关于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故事,不要写你的性经历,不要写种族、政治、
宗教等敏感话题…… 

  开卷有益 

  每个找工作的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面试时,人事部经理一脸轻松地抛
给你一句话:“谈谈你自己!”谈些什么?就那么几分钟,把自己几十年的经历
概括成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立即了解你与众不同的几句话。这也正是开卷作
文的难处。 

  美国高中生往往用一两天的时间可以填完一份申请表,但要完成一篇有分量
的“开卷作文”,可能要想上一两天。 

  中国的高考作文讲究引经据典、掉书袋;但美国的行家却谆谆告诫不要太多
这类东西,特别是不要一开篇就引用一大段名人语录。美国的“高考”作文就是
要你用平常心,讲述一个平常的故事,讲述一个让普通人感兴趣的故事。 

  2001年,《赤兔之死》得了满分,考生姓什名谁尚未能对上号,就已被铺天
盖地地炒得沸沸扬扬,某名牌大学甚至迫不及待地表示要破格录取作者。今年又
有数所大学在满分作文的作者尚“面目全非”的情况下,又迫不及待地表示要破
格录取。这似乎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实际上是由“一考定终身”发展到“一文定
终身”,是在为考试文化的“今八股”推波助澜。 

  看起来,许多美国孩子的作文似乎远远比不上《赤兔之死》。可悲在为了写
这种闭卷的“八股”,我们的民族花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这种闭卷的套路文章
做得越多、越美,孩子的思维恐怕就被禁锢得越窄、越僵。 

  美国一流大学怕不怕开卷作文的作弊问题?怕,但更可怕的是闭卷作文的弊
端。作弊是少数人,但这种闭卷“八股”影响的却是一代又一代人! 

  闭卷作文思考的时间“短”,开卷作文思考的时间“长”;前者考速度,后
者考深度。孰优孰劣?似难武断。但是,不管怎么说,最终的论文、最高级的论
文、最权威的论文、代表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论文,全是“开卷作文”。君不见,
人类文明的经典著作、诺贝尔奖的科学论文……都是“开卷作文”! 

  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是丰富多彩的。如果我们把课题研究、试验、实验、实
践,等等都看做是一种“开卷考试”的话;美国人开卷考试的功夫很厉害。而正
是这种“开卷考试”使得美国学生受益无穷。因为这种“开卷考试”既可以证实
已知的知识,也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而闭卷考试仅仅是去回答已知的知识和答
案。 

(XYS20031021)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