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中国:世界生物技术领域的巨龙

    美国有线新闻网(CNN )2002年12月19日文章:

    熟悉中国的人都知道,近些年,中国一直强调以科技带动经济发展,中国生
产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已经让人眼花缭乱。而据传闻,中国有可能在生物科技领域
取得新突破,中国即将展示给世界的新植物科技和基因改良技术会让世界各国的
科学家大吃一惊。那些一直关注中国生物科学发展的科学家认为这种传闻不仅有
可能成为现实,而且很可能成为现实。

    中国有13亿人口,为这么多人提供足够的粮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有
关消息,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中。

    中国的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推广计划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大力推进产量高、
抗病能力强的基因改良食品的研究和推广;另外,为了使基因改良食品尽快被世
界更多的地区所接受,从而提高基因改良食品的出口量和销售额,中国对销往世
界很多地区的基因改良食品实行免税政策。

    目前,中国对生物科技的运用已经在很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种植的
抗病虫害棉花的面积多达220 万公顷,几乎是比利时国土面积的2 倍,占中国棉
花总种植面积的53% ,科学家们估计这片抗虫棉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棉花生产地
之一。

    在今年年初的《科学》杂志中,4 名科学家:黄继昆(音)、斯科特·罗塞
尔(音)、卡尔·波利、王沁芳(音)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中国目前
研究的植物基因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除了北美之外,世界其它地区的研究都明
显落后于中国,他们说:“中国农民播种的基因改良植物的面积比其它任何发展
中国家都多。”

    困境

    在接受路透社采访的时候,一名科学家指出了中国基因改良作物面临的困境。
在中国政府的资助下,中国科学家们正在对大约六十种农作物进行基因改良研究,
这些农作物中有很多都还未被列在西方科学家的研究名单中。另外,中国在改良
稻米和棉花的研究中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名科学家指出,在5 到10年内,中
国还将成为其它几种农作物研究领域的佼佼者,例如花生。但是,随着生物科技
和基因改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开始受到一些国家对于基因改良产品的质疑,
例如欧盟、日本和韩国。这些国家都是中国农作物的重要出口国。随着中国基因
改良技术不断出现进步和突破,这些国家逐渐为基因改良作物的食品安全担心。
他们担心的主要问题是:基因改良食品可能会导致生物物种的突变和新的疾病的
产生。这些国家的担忧无形中增加了中国基因改良食品的压力和阻力。分析评论
家认为,中国在进行基因改良食品研究的同时应该实行严格的控制。中国应该加
强对基因改良食品研究和生产的管理,制定相关法律并严格执行,这是中国取得
出口国信任,更好的为基因改良产品谋求广阔国际市场的唯一出路。实际上,目
前中国有关人士也在担忧基因改良农作物的出口问题,正如一名驻中国的外交官
说的那样:“一旦基因改良食品被大量种植,那么再也不能将它们放回到实验室
的玻璃瓶中。”因此,中国必须持审慎的态度,严格管理,严格执法。

    严格的控制

    目前,中国对基因改良生物的态度的确非常谨慎,中国只批准了为数不多的
几种基因改良作物的商业生产,例如棉花、土豆、甜辣椒和牵牛花。同时,中国
还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法律,这套法律不但对基因改良农作物生产的批准程序作
了严格的规定,还对中国进口的一些基因改良农作物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例如美
国的大豆。美国的生物技术集团Monsanto已经多次申请生产抗虫生物棉花,但都
未获批准。该集团的北京区总裁约翰·裘默认为中国确实对基因改良作物规定的
比较严格。中国在基因改良农作物的生产控制问题上对国内外公司一视同仁、毫
不含糊,中国新研究出来的一种可以不用除草的基因改良大米已经通过了安全评
估,但是仍未获准进行商业生产。

    经验和教训

    中国研究和生产基因改良作物的过程中也曾经历曲折。几年前,中国在一些
世界烟草进口商的压力下,不得不撤回市场上所有的基因改良抗病烟草,这件事
让中国政府在以后的商业运作中更加严谨。如今,中国一方面在国内建立严格的
控制机制,另一方面密切注意国际市场的动向,以求使基因产品更快的走向国际
市场。今年,中国终于允许长江流域进行基因改良棉花的生产,禁令一消除,长
江流域立刻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生产中。中国政府对改良棉花如此受欢迎毫不感
到奇怪,因为改良棉花既能为农民带来经济利益,还有利于农民的身体健康。农
民在种植传统棉花时,要喷射40多次农药才能保证棉花健康生长,但在种植基因
改良棉花时,只需喷射2-4 次农药就够了,现在中国还有很多农民等着政府开绿
灯。

    不同的声音

    基因改良作物确实受到许多农民的欢迎,但是由于出口的限制,并不是所有
的生产商们都愿意种植基因改良作物,吉林省的一个公司就特意为生产非基因改
良作物而到政府有关部门注册,并与德国的一个专业机构签订合同以防止基因改
良作物进入该公司的生产渠道影响该公司的产品。这个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告诉
记者,吉林省南部的一些农民正在种植经过基因改良处理的抗旱大豆,所以这个
公司特意采取上述措施以保证公司产品的纯正。这名管理人员还告诉记者,北京
也正计划开辟非基因改良作物生产基地,生产出来的非基因改良产品主要用于出
口那些不肯接受基因改良产品的国家。现在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如何将开辟计划付
诸实践。根据计划,中国的黑龙江将是传统大豆的生产基地,新疆是传统马铃薯
生产基地,云南是稻米的生产基地。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