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认识霍金:他在中国一夜成名

本报记者陈江
2002年08月16日解放日报 

  一夜间,这位啃噬着最艰深学说的天体物理学家,在中国家喻户晓了。

  如此忽然,如此迅猛,又是如此的扑朔迷离。体坛泰斗贝利刚刚来过,悄无
声息;总统元首频频光临,“中规中矩”;就是去年三位诺贝尔奖得主联袂来华,
也是波澜未惊。


  谁是霍金?霍金是谁?铺天盖地的声音之后,究竟知道了什么?他的手指?
他的轮椅?还是犹如当红偶像组合“F4”般的媒体轰动。

  昨夜,复旦大学两位教授从广袤的宇宙到微极的量子,从时空的无涯到思维
的极限,描摹着他们心目中尽可能真实的霍金。

  霍金与爱因斯坦

  “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言之凿凿”
地对霍金下了这样一个定论。霍金堪与爱因斯坦比肩?

  苏汝铿(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我至今不知道这个“最伟大”的原始出处。
霍金与爱因斯坦两人都从事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要我来评价,爱因斯坦提出的相
对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物理学时代,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有广义相对论,
才有了后来的大爆炸理论、黑洞理论等等;而霍金则是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运用到许多具体的领域,如大爆炸宇宙学、黑洞等,丰富了理论,作出了原创性
贡献。

  记者:就理论贡献而言,他俩能比较吗?

  苏汝铿:我曾看到过霍金这样一段话,在“星球大战”中,有我和爱因斯坦
在一起的镜头,但我们的科学工作并没有多大的关系。

  胡守钧(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我个人认为,评价爱因斯坦之后谁是“最
伟大”的物理学家,这是一个很滑稽的问题,就像评价邓丽君之后谁是中国最好
的流行歌手,王菲?那英?还是韩红?

  霍金与宇宙

  “黑洞”、“大统一”、“大爆炸”,这些仿若与霍金“伴生”的物理学名
词,并未因在媒体上的频频“曝光”而彰显其科学含义。它们是什么?霍金又做
了什么?

  苏汝铿:用最简单的话讲,“大爆炸”是对宇宙起源的看法;“黑洞”是对
宇宙中某些恒星“归宿”的看法;而“大统一”理论,则是试图把物质世界里已
知的相互作用都“统”于一个理论框架里,希望以此来概括宇宙中的所有现象。

  记者:就你们看来,霍金在天体物理学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苏汝铿:我认为有两点。首先,他是黑洞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把过去学术
界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引力、热学、统计物理学融为一体,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
领域。再者,他考虑了黑洞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并不十分黑”,即黑洞附近
的某些粒子可以逃逸出去,这便是著名的“霍金蒸发”。《红楼梦》有云:“身
后有余忙缩手,眼前无路转回头”,“无路转回头”,这是经典物理;而量子物
理认为无路也能像土行孙一样“钻”过去。霍金把黑洞物理从“经典”提升到
“量子”的高度。

  记者:他在浙大演讲的“膜宇宙”是指什么?

  苏汝铿:这是目前宇宙学最前沿的理论,它把超弦理论中所要求的高维空间
紧缩为四维时空,这就是一张“膜”,用以研究宇宙目前演化的状态。作为当今
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霍金在这方面也走在了科学前沿。

  霍金与诺贝尔奖

  霍金的名声如日中天,为何至今与诺贝尔物理奖无缘?

  胡守钧:霍金提出了许多有创见的理论,但他所研究的黑洞、宇宙学等等,
实验验证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苏汝铿:没有实证就与“诺奖”无缘,这方面例子太多了!爱因斯坦提出了
宇宙引力波理论,但得诺贝尔奖的是几十年后通过实验间接证明引力波存在的澳
大利亚人;四五十年代提出“大爆炸”宇宙学的是物理学家,而最终登上诺贝尔
领奖台的,是十多年后贝尔电话实验室两位研究“噪音”的工程师,他们“无意”
中观测到宇宙的背景辐射,验证了“大爆炸”理论。

  记者:那为什么霍金的“名气”反比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大得多?

  胡守钧:这是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当然与他是第一流的科学家和有一本畅销
全球的科普读物不无关系。不过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他的“轮椅”。霍金是只能
用三根手指攀登着如此险峻的巅峰。这是一个绝无仅有的“标志”,这个“标志”
或深刻或肤浅地泛植于全球人的心中,一经“深谙其道”的媒体触点,“霍金狂
飚”从天落。

  霍金与数学年会

  以物理学研究名扬天下的霍金,则被邀参加正在中国召开的世界数学年会并
做专题演讲。总不会是拉个“名角”捧场吧?

  胡守钧:这是我个人的看法,数学中抽象的“公理”,需要依附对象来显示
“公理”存在的必要性;而物理,从客观中产生的理论“图景”,可以用数学来
论证它的合理性。它们从来就是唇齿相依。

  苏汝铿:霍金,既然是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也必定是个杰出的数学家。

  记者:如此冷寂枯燥的基础研究,他们怎能甘之若饴?

  胡守钧:这就是人类的良心。也许会是长远的寂寞,但基础理论奠定的,是
整整一个时代的生产力基础。李政道先生曾引杜甫的诗句以明志,“细推物理须
行乐,何用浮名伴此身”。

  霍金与《时间简史》

  普通人认识霍金,据说与他那本发行量仅次于《圣经》的《时间简史》不无
关系。然而霍金说:能完全看懂这本书,可以拿物理学博士了。果真是本“天
书”?

  胡守钧:《时间简史》写得非常棒,但确实不太好懂。它是想解释从大爆炸
之后,宇宙是怎样一步步演化过来的。

  苏汝铿:“时间”的历史确实不好懂。通常物理学家认为时间有5种箭头—
——宇宙学箭头、电动力学箭头、量子力学箭头、热力学箭头和生命箭头。注意,
箭头是有方向的,也就是说,时间是有方向的。于是霍金问:“时间为什么有方
向?方向从何而来?”为什么人不能是死、病、老、生?如果时间注定不能“反
演”,那么大爆炸的“宇宙箭头”可视为所有时间方向的根本原因。但这只是一
个假设。

  胡守钧:时间是什么?它有没有开始?把我们导向何方?这既是物理学的根
本命题,也是具有深刻科学含义的哲学命题。上世纪30年代,罗马教皇曾经召开
了一个用“宇宙科学”理论来证明“上帝存在”的大会,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
问:“既然宇宙是有开始的,那么宇宙开始前是怎么样的?”当时比利时神父、
宇宙学家勒梅特是这样“经典”地回答:“提出如此深刻问题的人,上帝为他准
备好了地狱!”可人无限的思维又怎么是有限的概念禁锢得了呢!

  记者:霍金曾说,1988年《时间简史》初版时,万物的终极理论似乎已经在
望了,但现在这仍是一条蜿蜒的路途。“万物的终极理论”,存在吗?

  胡守钧: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任何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以有限的
生命空间,驰骋于无边的思维世界,努力探寻宇宙无限的答案———这不正是霍
金之真,科学之美,人类之魂?!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