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

  “深度撞击之中国计划”何必提前出炉

  2005年07月08日中国青年报

  孙凤忠

  据《南方都市报》7月6日援引《新闻晚报》报道,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赵
海斌博士对记者透露,“其实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深度撞击’计划,只是以前
一直没有对外公布而已。”这位赵博士还说,相比起欧美各国的“撞击法”而言,
中国的方法更为巧妙一些,“可以把它叫做黏着法”,就是将一个装有动力装置
的飞行器发射出去,黏附在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天体上,通过飞行器上的动力装
置,改变小天体的运行方向,从而使得它偏离原来的轨道,避免和地球撞击。

  在全人类都将目光整齐划一地投向1.32亿公里以外的外层空间,观赏美国
人给人类上演的一部超级大片“炮轰彗星”时,中国人同样激动不已。而且,由
这种激动引发的关注,可能还将在今后一段比较长的时期持续。或许正是在这种
背景下,国人同样关心中国太空事业的进展程度。于是,这位身为“十一五”规
划组成员之一的赵博士,给激动不已的国人透露了这么一个更值得激动的消息。
然而,在此新闻被媒体披露之后,广大网友的反应多少有些出人意料,赞同者寡,
更多的却是质疑之声。

  依照赵博士的说法,中国的“深度撞击”或说“黏着”计划,已经被列入
“十一五”规划,同美国人用“蛮力”撞击彗星相比,中国则采用“更巧妙一些”
的“四两拨千斤”式的“黏着法”。对此,国人应该欢欣鼓舞,但事实显然并非
如此。

  依笔者理解,原因或许有三。其一,纵使中国确有此计划,选择在这时告知
国人,也不见得明智,本身很有跟风炒作的嫌疑。虽然赵博士的说法,很能代表
部分国人的心声:美国人能想到的,中国人当然也能想到!但问题是美国人刚刚
做到了,而中国人“想到了”毕竟还没有去做。如此不甘人后,当然有值得赞许
的地方,可是我们真的有必要那么敏感,那么争先恐后吗?如此想来,此时披露
“深度撞击之中国计划”,就时机而言,并非最佳。而时机选择不对,意愿与实
际情形往往就会南辕北辙。

  其二,既然“以前没有对外公布”,想来必定有不对外公布的理由。起码说
明,还不到对外公布的时候。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种可能:中国目前航天技术
研究重点不在这里;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科学技术还远不成熟;方案也远未成型;
此一想法(或许还谈不上计划)尚停留在提出阶段。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从部分
科学家有此想法,到论证、实施,会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赵博士其实也提到,
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是技术方面的,另外,资金也是个问题”。如此
一来,对这个“计划”,说与不说何异?

  其三,对于中国这种“四两拨千斤”式的“黏着法”,是不是“更巧妙”,
恐怕到目前为止,还不过是一种想当然。从理论上讲,就算是这种方法“更巧
妙”,也不过是单从避免天体撞击地球这一个角度而言的。美国人撞击彗核,除
了要达到这一目的之外,还要通过撞出彗核内的物质,从而探索彗星本身乃至太
阳系形成的奥秘。仅凭一点就觉得比人家“更巧妙”,倒是符合国人一贯的思维
逻辑,可是这难道不值得怀疑吗?“深度撞击”固然可能“撞出人类新命运”,
但同时可能也撞出了国人的急躁情绪或浮躁心态。还是要沉住气,加紧相关科学
技术的研究,争取尽早迎头赶上才是。至于“深度撞击之中国计划”,原本不必
急着提前出炉。 

(XYS2005070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dyndns.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