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现代科学与新迷信之间的十个界线

         任定成

  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发生较大变化。
一些人在经济收入、身心健康、家庭婚姻等方面遇到困难,强烈
需要安全感,寻求精神慰藉,期盼掌握前途命运。由于受限理性
的作用,人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找不到社会已经提
供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而且,科学总是面对未知领域。
这样,客观上就为迷信留下了产生和传播的空间。新迷信紧紧扣
住人们的需求,按照生老病死→生命归宿→社会演进→宇宙景观
这样的顺序,错用科学的术语,编造出无根据的信仰,杜撰出相
应的歪理邪说,辅之以荒唐的方术,从肌体到精神控制信徒。自
塑的新“神”们无一不妄称他们能够补充、代替、甚至超越科学。
但是,科学就是科学,迷信就是迷信,什么样的“神”也模糊不
了二者之间的界线。现代科学与新迷信之间至少有以下区别。

  科学的主体是知识系统,迷信的主体是信仰系统。科学与迷
信之中都有一些不能直接用经验检验的信念。这种信念在迷信中
表现为无根据的信仰,在科学中表现为范型中的形而上学预设。
迷信中的信仰是可以言说的、必须言说的,而且同一个迷信体系
中相应的其他命题都是为之服务的;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则是
难以言说的、在知识体系中不必言说的。是服务于同一个科学范
型中相应的形而下命题的。对于同一个论域,可以有互相矛盾的
不同迷信体系,其中的信仰也是相互矛盾的;科学范型一旦确立
之后,与之竞争的其他形而上学预设也就随之失去市场了。迷信
中的骗人方术和歪理邪说都是用信仰控制信众的工具;科学论文
只论证具体的科学结论,形而上学预设只存在于字里行间。现代
科学论文决不会论证信仰。科学中的形而上学预设是得出科学知
识的启发性构件,迷信中的信仰是控制人的工具。

  科学理论具有自洽性和相容性,迷信中的歪理常常自相矛盾、
盲目排他。自洽性是指一个理论内部各命题之间的无矛盾性,相
容性是指某个理论中的命题与这个理论之外的相关背景理论之间
的无矛盾性。科学中一旦出现了悖论,科学家们就会在解决悖论
的过程中把科学推向前进。迷信的制造者们常常歪曲、盗用科学、
宗教和文化术语、把不同领域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随意加以拼凑,
以掩盖其大量、明显的逻辑矛盾。在对待背景理论的态度上,科
学与迷信的这种区别尤其明显。科学上如果已有理论遇到挑战,
必须认真检查相矛盾的命题;迷信中可以对任何已有的理论命题
置之不理,无根据地断言已有理论失效。

  科学命题具有可检验性,迷信中的命题则尽量逃避检验。科
学中的命题有两类,一类是特殊的命题,可以直接与经验比较;
另一类是普遍性的命题,不能直接与经验比较,但是可以导出特
殊的命题(检验蕴涵)接受经验的检验。迷信办不到这一点,它
们往往借助同义反复兜圈子、模棱两可生歧义等手段逃避与经验
的比较。对于癌症,现代医学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检验办法和
指标系统。一些新迷信的制造者谎称他们所谓的“功法”可以治
疗癌症,条件是练功者不得去医院检查疗效。他们设定的类似条
件,是为了掩盖其歪理邪说与已有理论的不相容性,也是为了逃
避检验。

  科学研究的结果一般要求有可重复性,迷信命题则没有这样
的性质。50年代,韦伯曾经宣称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但是,
这一结果不能重复,所以至今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承认。今天的一
些所谓“功法”,一会儿是这样的结果,一会儿是那样的结果,
难以重复。

  科学强调主体间性,迷信强调个体体验。科学命题既可以意
会,又可以言传。科学上的结论,不仅其原创者可以得出,而且
任何具备一定知识的人都能够得出。观察实验结果,不仅其完成
者,而且原则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重复。科学概念、科学定律、
科学理论,原则上人人都能够论证。迷信宣称可以意会,不可言
传,故作高深、放弄玄虚。科学面前人人平等,迷信却因人而异。

  科学的过程和手段是公开的,迷信的过程和手段有不少是秘
而不宣的。科学命题的可检验性、可重复性、主体间性实现的重
要条件是过程和手段的公开。世界上不存在所有人都不懂的科学
成果。科学事业是为了探索和理解自然之谜,变未知为已知;迷
信则是变有知为无知,变知之甚多为知之甚少。迷信要造神,要
把自然现象说成是受超自然力控制的,就会蒙骗信徒,编造的神
功奇能当然不能公开。迷信讲“显灵”,把非神秘现象变成神秘
现象;科学讲批判,化不理解现象为可理解现象。

  科学知识只有经受了批判性检验之后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接受,
迷信靠“诚则信、信则灵”的信条获得受众。科学追求理论与实
在的一致。现代科学的原创性成果一般须刊登在严肃的学术刊物
上,以接受共同体的批判;新迷信就是打着科学的旗号,也要绕
开正规发表途径,借助锦旗、患者来信、专家意见、与首长合影
之类的辅助手段,以及未来灾难、“来世”报应之类的恫吓,强
化信徒的“诚”,让人失去理智的判断力。恩格斯针对著名科学
家克鲁克斯等人用科学仪器研究“降神术”的现象,指出科学上
最重要的仪器是“怀疑的批判的头脑”。

  科学有严格的适用范围,迷信没有这样的范围。任何科学的
命题、规律、理论,都讲条件;迷信大都妄称无所不能,能够呼
风唤雨。真理只要越过其适用范围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科学承认自己犯错误,迷信从不承认自己犯错误;科学的力
量在于它有一套自我纠错机制,而迷信造成的恶果只有靠迷信之
外的东西来弥补和纠正。科学知识是可变的,迷信则是相对稳定
的。

  科学成果的意义一般靠成果创造者之外的人的事后评价;迷
信创造者往往在宣传其具体内容之前就对神奇“效果”大肆吹嘘。
自我标榜完成某场“科学革命”者,往往是在制造和宣扬迷信。
科学理论靠论证取胜,论证越严密越令人信服;迷信靠唬人称雄,
牛皮吹得越大越能唬人。

  总之,科学是理性的产物,迷信是放弃理性,迷而信之。不
少新迷信的信徒就是模糊了科学与迷信的界线,而上当的。

(《伪科学再曝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