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自主知识产权”,一个伪概念

  李杰森

  文革式八股白话文的长期洗脑导致了全国性的思维模式单一,词汇贫乏。现
代中国媒体的特色之一,就是短时间内全国性大规模高频率反复使用一两个名词。
等这些词被用老、用滥、让人倒了胃口,媒体们再蜂拥去糟蹋和蹂躏下一个词。
远的不说,近期这样的时髦词汇就有"打造"、"和谐"和"人性化"等等。打造一流
的娱乐资讯平台、打造零售业航母、共同携手打造魅力论坛专题、100元打造一
个创业机遇、打造全国最大的技术培训基地、打造中国生物医药门户网站、打造
中国文具产业链、打造人性化的和谐社会……这样的干瘪文字比比皆是。曾经优
雅隽永的中文看样子是要毁在我们手里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个叫做"自主知识产权"的词又被弱智媒体炒得火热。
不断有人做深沉状通过媒体疾呼"制造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轿车","打造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XX芯片"等等。还有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时髦词"自主品牌"。因
为"品牌"指的是商标,所有也应归入"自主知识产权"里去。

  这些词汇的最初"打造"者或许不知道,"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根本
不是法律上的概念。法律常识告诉我们,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或称独占性或垄
断性),要么是你的,要么不是你的。如果想使用别人的知识产权(如专利、商
标),只有通过授权许可(licensing),并交付使用费(royalties)。这种许可使
用除了时间限制外,还有其他诸多附加条件,被许可使用人根本谈不上什么"自
主"。例如大多数专利使用许可协议都规定,被许可人(licensee)在使用过程中
对原有技术的创新改造成果所有权归原专利权人/许可人(licensor)。商标权
(品牌)许可使用也遵循类似的规则。举例说,华晨宝马的中国合资方对自己注
册的华晨品牌当然可以完全自主,但绝不可能对合资企业使用的BMW商标有任何
自主可言。

  因此,"自主知识产权"根本就是一个伪概念。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提倡取得"
自有知识产权"。只有"自有"的知识产权,才能是真正"自主"的。脱离这个大前
提奢谈"自主",除了能让人宣泄一点民族主义情绪外,于事无补,还会让本来就
缺乏知识产权意识的国人头脑更加混乱。

  所以,下次某个国产汽车厂发布新闻,宣称他们新下线的汽车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时,各位看官就要分析一下。如果关键技术是自创的并取得了专利权,
那就是他们自有的知识产权,值得喝彩;如果关键技术是通过授权许可
(licensing)使用的国外专利,那么"自主"一说就是欺骗大众;如果厂家斥巨资
买下了该关键技术,成为新的所有人(新专利权人),此时虽然有了自有"自主
知识产权",不过因为缺乏独立创新的因素,也不值得大吹大擂;如果厂家硬拗
说虽然关键技术是国外的,不过他们拥有"整车的自主知识产权",那他们就是在
忽悠和误导我们。一辆汽车里可能涉及成百上千项技术和专利,制造商不可能因
为把使用了这些技术的几千个零部件组合在一起就突然拥有了"整车的自主知识
产权"。里面的各项专利该是谁的,还是谁的。经验规则是,凡是含糊其辞声称
对某个复杂产品的整体(而非声称对某一特定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的报道,多半是厚颜唬人之辞,公众一定要反着听,反着读。3月3日新语丝里
《铁道部和上海交大汉芯的相似之处》一文中谈到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国高速铁路(CRH) "可作参考案例。

  读读国外的科技新闻,就会发现记者们的报道要平实和准确得多,只需要简
单说明某某公司拥有一项新技术,或某某公司拥有一项专利技术就足够了。相比
之下,国内那些高调宣称生产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报道隐藏了太多
的急功近利和不诚实,真相常常正好相反。不惮用最坏的恶意揣测一下,很多这
样报道的幕后操纵者甚至不是为了激发民族自豪感,欺名盗世骗取国家部委的资
助和拨款才是其真正目的。上海交大陈进们的"汉芯"即是最恶劣的一例。

  顺便说一句,"自主知识产权"一词已经被官方广泛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甚
至还采纳了"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的英文译法(缩写为
"IIPR")。见
http://www.sipo.gov.cn/sipo/xwdt/mtjj/200610/t20061019_115006.htm这也
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英文表达,未见于任何国家的知识产权立法或国际公约。
我担保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律师看了"独立知识产权IIPR"这个英文表达多半会一
头雾水,不知所云。如果一定要用independent这个词,似也应翻译成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and owned IPR,而非简单译为independent IPR。不
过从字面上是看不出他们想强调的"自主"含义。

  "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等词儿也有一样的毛病:如果中国人想在家里独立
搞科研创新,譬如说写出一个和Windows Vista一模一样的操作系统,或者说在
实验室里仿制一个与Intel酷瑞一模一样的芯片,微软和英特尔公司怎么能阻止
得了你?从这个意义上说,你"自主"得很。不过你要想为之申请著作权或专利权
并进行商业性的销售就没门了。这个时候想进入"自主"的境界,只有废除专利商
标版权立法,让知识产权这个概念消失了。更好的表达法应该还是传统的"独立
创新"和"独立研发"。独立创新研发出来的东西取得自有知识产权的机会要大得
多。因为涉及到复杂的专利法概念,这里就不讨论了。

  同理,外国企业谁也阻止不了中国企业自主制定的行业/产品标准,3G和
Wi-Fi产品标准就是众所周知的例子。但是要想让它们成为全世界接受的国际行
业/产品标准,光是强调"自主研发"恐怕不够吧?在相关领域强大的经济和技术
实力,外加与国际标准制定者、外国同行竞争对手的沟通协调技巧,以及国际领
导才能缺一不可。宁愿用"自主"这个词来作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暗示,也不愿正视
中国企业在这些方面的巨大差距和弱点,是一种典型的"智识上的不诚实
"(intellectually dishonest )行为。

(XYS2007030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