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

“圆明园铺膜防渗工程”争论的最终意义和目的何在

苏青
大众科技报2005.4.26.

  时下闹得沸沸扬扬的“圆明园铺膜防渗工程”的争论变得越来越复杂,已经
远远超出了学术的范畴,开始偏离(或者称之为深化)到质疑工程中的经济问题、
外行管理圆明园问题以及圆明园管理者的人品等问题上,争论的双方(或多方)
已打得不可开交。冷眼旁观,我以为,问题的实质大概可以归纳为下述三个方面:
一是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定位问题,二是圆明园的缺水及渗漏问题,三是“铺膜防
渗工程”的决策程序问题。那么,该问题讨论的最终意义和目的究竟何在?我以
为,这才是公众最应该关注和解决的。

  第一问题,圆明园究竟应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文化遗址加以保护,还
是可以作为娱乐休闲的文化公园加以开发利用?这个问题更多地涉及价值观等人
文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应该由社会科学专家和公众共同讨论统一思想的问题。
“铺膜防渗工程”本身并没完全涉及到它,但由该工程牵扯出的园内大肆砍伐树
木、大动土木工程、大兴娱乐设施等问题,却与这一大问题的讨论休戚相关。

  第二个问题,为解决圆明园缺水及湖底渗漏问题而正在施工的“铺膜防渗工
程”究竟是不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其它所有的问题也正是由此而引发。
和整个北京严重缺水的问题一样,圆明园缺水并由此引起了湖面季节性干涸、植
物死亡等问题,也是不争的事实(不正视这个现实,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单纯地解决园区缺水及湖底渗漏问题可以有许多技术途径,铺膜防渗只不过是技
术途径之一。但是,究竟哪种技术途径最佳,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最小,最符合
圆明园的建设、保护定位等,则需要由包括生态学、水利学、园林学、环境学、
植物学、历史学、文物学等多方面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讨论,最终拿出科学、合
理、可行的解决方案来。外行们凭一时的“义愤”发表所谓的“高见”,无助于
问题的解决;这个学科的学者对那个与己看法相左学科的学者以偏概全地指责甚
至漫骂,更不是学者应有的风范。

  第三个问题,在圆明园这样一个举世瞩目、有着特殊意义的重要遗址公园里,
实施投资上千万元(有的说上亿元)的重大“铺膜防渗工程”,是不是要进行科
学论证、民主决策、公开招标、施工监理、效果评估?这既是一个涉及到重大工
程的决策要不要科学化、民主化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乎重大工程的行政实施需不
需程序化、透明化的问题。正是这方面决策程序的缺失,导致了公众(包括学者)
对该工程背后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管理者人品问题等丰富的联想和种种猜测,
尽管这些联想和猜测也许最终有被证实为事实的可能。

  因此,如同“湖北杀妻冤案”最终结局的意义和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对蒙冤
受屈的佘祥林等人予以平反昭雪,以及对邀功请赏得以飞黄腾达的司法官员们予
以事后惩处,更在于由此案促进了我国司法界司法理念的进步,推动了司法者在
执行刑法中维护人权思想的加强。“圆明园铺膜防渗工程”争论的最终结果和更
为深远的意义,也不应该仅仅是某一个学科最终的胜利相庆,或某一个部门最后
的得胜还朝,而更在于能使上至圆明园各主管部门下至圆明园管理单位以及全体
公众对圆明园的建设和保护定位形成基本的共识并付诸于今后的实际,在于能促
进圆明园缺水及渗漏这一具体问题早日得以妥善解决,在于今后如再实施类似于
“圆明园铺膜防渗工程”这样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工程都能真正事前做到决策的
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和透明化。

(XYS20050426)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3322.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