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评】

究竟是谁说自己是校董的?还写在中文简历里面?

我现在发现所谓的名人,在中文简历里面造假,在英文简历里面老实。在电视采
访上人家一口一个校董地叫着没有纠正,面对人家的质疑却反咬一口。

杨澜说:“出任哥大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SIPA) Dean‘s Advisory Board的成
员,职责包括参加一年四次会议,听取学院有关预算,招生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
汇报,并提出意见。由于这一称谓较长,所以在我的中文简历中写为“国际及公
共事务学院校董”。”

Dean‘s Advisory Board是校董么?因为称谓较长就简称校董了?所以research 
assistant可以简称研究员,teaching assistant可以简称助理教授。

Dean‘s Advisory Board就这么难翻译么?翻译作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建议
委员会成员不行么?说句老实话,这种建议委员会老狼也是成员。一个系一般出
1-2个学生。在我们系没有人去,老狼我就去了。老狼也成了加州伯克利的校董
了?

这种所谓的委员会就是学生去参与一下学院和系里的事务,一年就开开几次会。
人家杨澜不是说了么,一年就开四次会,听听问题,提提意见什么的。你以为自
己是什么东西?成了校董了!!!

这种鸡毛蒜皮的东西都吹成了校董,你还能相信她什么东西?因为名称较长,所
以写为校董。相信这种狗屁逻辑你有没有脑子? 

(BerkeleyWolf)

This is extremely funny: "由于这一称谓较长..."

I am the president of "US people affair especially
for those 3 living in address X in Northern California".

由于这一称谓较长,

I am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PhonyDoctorPhD)

我儿子是最年轻的美国陆军元帅,就职典礼在联邦法院举行。
A couple of weeks ago, we went to a Fed court building, where my son 
got his "Junior US Marshall" badge. Obviously, my son is very young, 
only 4 years old. Marshall can be translated as 陆军元帅. As for junior, 
well, since it is too long to add that translation, so I chose the 
abbreviation. I am very honst, and proudly present my son the 最年轻的
美国陆军元帅.

(steven)

附:
杨澜指责网上不实言论 公开回应哥大留学生质疑

中新网9月17日电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杨澜于本月11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
杰出成就奖,但却遭到了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质疑。此事经本报报道后,
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杨澜本人昨天发布公开信,对“遭质疑”一事做出正
式回应。
  
  公开信中,杨澜呼吁同学发扬哥大人的科学精神,作判断应基于对事实客观、
全面的了解而不应当以互联网上有人断章取义撰写的文章的信息为基础,并就这
些并无事实根据的指责作出了逐条澄清。哥伦比亚大学校方领导也对杨澜表示支
持,称两年多前,就有人就此质疑,校方早已调查清楚,杨澜并无任何不当言行。
(记者陈莉)
  
  致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一封信(节选)
  
  我愿就以下事实向各位说明:1.我从未声称自己是哥大校董。自1997年起,
我出任哥大国际及公共事务学院(SIPA) Dean‘s Advisory Board的成员,职责
包括参加一年四次会议,听取学院有关预算,招生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汇报,并
提出意见。由于这一称谓较长,所以在我的中文简历中写为 “国际及公共事务
学院校董”。当时我只有二十九岁,在哥大各学院的同类委员会中是最年轻的一
位。后来有人在互联网上撰文中割裂上下文,又不顾与中文履历同时发布的我的
英文履历中“member of Dean‘s Advisory Board”的正确说法,将中文简历中
的“校董”译回为英文的“Trustee of Columbia University”,变成了所谓
“哥大的校董”并归咎于我,才有了诸位的误解。实际上,能够服务于我毕业的
学院,我已经感到非常荣幸,实在没有必要去谎称是哥大校董。
  
  2.我从未声称美国三大电视网“争相”邀我做“主播”。在毕业前夕,由于
《纽约时报》和《新闻周刊》对我的报道,确有当时美国三大电视网中的两家与
我接触,有意聘请我做出镜记者。我考虑到自己的事业和观众在中国,没有谈下
去。美国大台主播大都有多年新闻记者经验,年龄通常都在五十岁以上,对于母
语不是英语的我来说,肯定不是我在美国能有的优势。故此,我没有理由,也没
有必要在这件事上说谎。只是有人在互联网上写所谓“质疑”文章时,将“主持”
与“记者”变成了“主播”,且自加了“争相”等与事实不符的渲染,故又造成
了诸位的误解。
  
  杨澜于2004年9月15日 

(XYS20040918)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