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我要考研——一个“高加林”的心声

  作者:农村人

  前几天我偶而上网看到一篇文章,是许继霖教授写的有关对考研的看法。阅
后让我们这些“高加林”们心寒不已。原来,我们这些从“考研基地”“三流学
校”甚至不入流学校来的学生在教授们的眼中是如此的印象。我们的心在泣血……

  我是从中国农村来的,父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没条件,主要是钱这个条件不
具备)不能读大学,所以,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记得我的父母经常
对我讲的一句话就是:“只要你能考上大学,为咱家争口气,俺们就是砸锅卖铁
也供你读。”农村的条件是极其艰苦的,每天晚上,总是那盏自制的煤油灯陪伴
着自己。等到了读高中,我就不得不去离家几百里地的县城去读书。每次过年回
家,看到劳累了一年而瘦弱不堪的父母,开不了口去要学费,父母看到这些,很
快的从抽屉里拿出一小摞皱巴巴的人民币塞到我的手里,说:“咱家有钱,你放
心去上学吧……”

  每次春节后开学,父亲总是帮我拿着行李,送我到车站,在车站上,父亲总
是一句话也不说,陪我站在车站,眼里的那种期盼是殷切的。上车后,我在车上
看到寒风中的父亲,肩头的补丁被风吹起,我的心象被割了一刀,眼泪不争气的
流了下来。那时的我只有一个信念:考上大学!一定要考上大学。

  可是命运好象总是与我们这些“高加林”们过不去,仅几分的差距跟心仪已
久的大学无缘,后来才听人说,象你这样的分数要在北京,读北大也够了。但是
那又能怎么样呢。读了大学,父母亲高兴,邻居们高兴,好象是古代的状元郎一
样的受村里人的尊敬。但在我心里,这种喜悦立刻被另一个目标所占居:考研!
这是一个老师告诉我的,他告诉,你只能通过考研来弥补你心中的缺憾了,所以,
我加入了考研大军,正象许继霖教授所讲的,我们似乎进入了第二次高考,每天
加班加点的学习,不过,这时候已不再是自制的煤油灯了,而是明亮的电灯。条
件好多了!

  过了几个月的煎熬与期待,中国的一个名校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了我
的手中,心中的那种兴奋是无以言表的。这种机会来的太不容易了,在学校里,
经过的我的拼搏,在国内外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我在校多次获奖学金,毕业后,
我到了北京一科研所做博后,在做博后期间,我又获得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做我的力学研究。到现在,我能够在国际会议上与国际有名的力学专家讨论学术
问题,可以得到资助到国外去交流,…………。我现在可以拿自己的钱给母亲买
件可身的衣服,买点所谓的名牌酒给父亲,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心里得到的是
一种前所未有的安慰与兴奋,心里想:再苦再累,只要能看到父母脸上的笑容,
值!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教授们对我们这些人是平等的,他们的教育与培养使我
们成长,说实话我们从心里感激他们。但是,自从我读了许继霖教授的文章后,
我失望了,我们被人无情地贴上“三流学校”“考研基地”的标签。也许铭记笔
名为“恶俗”的作者对我们这些“高加林”们的建议还是明智的(下面是引用的
原文):

  下面是我对“高加林”们提的几点建议:
  有一句话叫“疏不间亲”,不要幻想老师会对你另眼相看,而冷落自己的嫡
系。
  有道是“出头的椽子先烂”。作为一个外来人,尤其要学会夹起尾巴做人,
不要强出风头,那样你只会死得更快。
  不要试图改变导师的看法。你能做的就是尽量使导师对你的鄙视减轻一点,
让他觉得你还可以造就,而不是他错了。

  “恶俗”先生,你为什么不早提出来这样的建议,如果我们早知道,也许我
们会早有思想准备,也许受的伤害会差一点。

  我是流着泪写完这篇文章的,在撰写的过程中,不时的回忆起自己上学时的
艰辛,中途不得不停下笔来擦拭脸上的泪水。但我还是要说,我们这些农村出身
的苦孩子,是拼出来的,我们没有错。但我会教育我的儿孙们,我的下一代:不
管你们以后成为什么家,什么官,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的农村、中国的农民,因为
你的父亲就是中国农民哺育下成长的!

(XYS20041027)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