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

  新译王吉民 伍连德《中国医史》上篇 第十三章   中国医学分科时期

  大海就是一切 译       梦妈  审校

  如前所述,中国人极端崇敬往圣先贤。古人所言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容置疑。
这种对传统的崇敬,几近于崇拜,它是导致中国医学著作缺乏原创性和一成不变
的主要原因。直到宋初,情况才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医学实践变得更加深入和专
科化。开始出现针对特定疾病的专著。宋朝刊行的图书无论数量和种类都超越了
前朝历代的总和,而且很多具有原创性。

  比如,在内科方面,庞安时、朱肱、許叔微、韩袛和等人的著作,对研究伤
寒和其它热病多有新见。在病理学方面,陈言的《三因极一方》提出了一种新的
病因学分类法。他把病因分为三大类,即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内因意指“七
情”不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内在情志的紊乱影响身体健康。
外因则指“六淫”侵袭,即寒、暑、燥、湿、风、热六种外感病邪对人的伤害。
其它如饥饿、过饱、叫呼失声、兽咬虫蛰、创伤、溺水等全都属于不内外因。

  治疗学方面有王贶的《全生指迷》、严用和的《济生方》、吴彦夔的《传信
适用方》、董汲的《旅舍备要方》、許叔微的《类证普济本事方》、夏徳懋的
《卫生十全方》和沈括的《苏沈良方》。最后这本书之所以苏沈并称,是因为书
中既包括了沈括搜集的一些验方,又附加了著名诗人苏东坡所辑的资料。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产科和妇科的著作,可见当时的医家对此已有所重视。
第一部产科专著是唐朝昝殷的《产宝》,但此书仅在永乐大典中保存了一些零星
片段。另一部产科论著是李师圣(1)的《产育宝庆方》,是一部仅有两卷的小
书,也收录在上述的《永乐大典》中。妇科的主要著作是《妇人良方》,共24卷,
刊行于公元1237年,作者是建康府明道书院医谕陈自明,全书总共260余论,分
为八门,内容对应各体疾病及其处方。(明朝)王肯堂将此书大部分内容收入他
的《诊治准绳》女科篇章中。

  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是一部作者不详的两卷著作,约成于唐末宋
初。据说,钱乙能成为著名的儿科专家,就是因为他通晓此书(2)。当时的文
献中还提及许多其它儿科著作,但可惜其中大多数作品都已佚失,以下是这些儿
科书目: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小儿病方》

  《婴儿宝镜》

  《小儿灵秘方》

  《小儿至诀》

  《小儿医方妙选》

  《小儿斑疹论》

  外科的代表著作有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李迅论痈肿的《集验背疽方》、
王惟德论针灸的《铜人针灸经》。中国自古即知晓针灸之术,然而直到宋朝才刊
行了首部实操手册。公元1027年(北宋天圣五年),宋仁宗钦命铸造了两个同身
寸的试针铜人。一个铜人放置在北京太医院,另一个则放置在仁济殿(3)。这些
铜人身上有着可供针刺的准确穴位,体外涂上了一层黄蜡,而体内则注满了水。
学生试针时,必需刺准那些被黄蜡隐蔽的穴位。(4)

  《圣济总录》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足有200卷,由一众医官奉勅编撰,
颁定于公元1111年左右。它涵盖了医学的各个分支,从医学占星术、情绪病理学
到针灸-、符咒、节食、以及长生不老药。这部巨著于公元1300年重新刊印,然
而,岁月漫漫,典籍星散,这些重刊本到了明朝也只残存数卷而已。清朝的许多
学者试图搜辑补全缺失的部分,但都所得有限。著名的《四库全书》中收有节录
本《圣济总录纂要》26卷。(5)

  宋朝皇帝看似对《本草》大有兴趣,因为这时期先后刊行了好几种版本的
《本草》。公元973年,宋太祖敕令刘翰等人刊行了《开宝本草》。公元1057年,
宋仁宗诏令太医校正和注释了旧版《本草》,刊行为《嘉祐补注本草》。数年以
后,为了使它更为完备,仁宗敕令为本草逐件画图以明形色,由此刊行了《图经
本草》。此间另一重要贡献是唐慎微的《证类本草》31卷,它综合了前人所有本
草著作的主要内容,并增补了许多新材料。

  除了上述和普通医学多少相关的著作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冷门的著作。据记
载有两本关于养生保健的书。最早的养生专著是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一本
关于如何照料老人起居和饮食的小册子。元朝的邹鋐又增补了三卷,改易书名为
《寿亲养老新书》。另一本是祁虞世所作的《养生必用》,该书无甚重要。

  董汲的《脚气治法总要》是一部有意思的专著,大约刊行于公元1078年。
“脚气”在《内经》中叫做“厥疾”。现行的术语“脚气”是从唐朝开始应用
的,一直流行至今。这部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含12篇有关脚气病因和病理的
文章,第二部分则开出了46个治疗的处方。这是首部,也是唯一一部脚气专著。

  张杲(6)所著《医说》,共10卷,是一种医学杂记。它收录了许多有用和
有意思的资料。

  《太医局程文》是一部医学考试题集,不清楚是何人编于何时。但由此书可
知,宋朝曾定期进行国家医学考试,并且极其注重医学教育。本书共分9卷,至
今尚能在坊间买到。

  ————————————————————————————

  (1)原文误作“李诗圣”。

  (2)李濂《医史》中记述了许多钱乙在儿科方面的成功医案,患者多为皇
亲国戚。

  (3)《齐东野语》。

  译者补录原文:“尝闻舅氏章叔恭云,昔倅襄州日,尝获试针铜人,全像以
精铜为之,腑脏无一不具。其外腧穴,则错金书穴名於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则
浑然全身。盖旧都用此以试医者。其法外涂黄蜡,中实以水,俾医工以分折寸,
案穴试针。中穴则针入而水出,稍差则针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後赵南仲归
之内府,叔恭尝写二图,刻梓以传焉。”

  (4)伍连德在《北京太医院》(The College of Imperial Physicians in 
Peking )《中华医学杂志》(National Medical  Journal)第五卷第一期 曾说,
天圣铜人在庚子之乱时已被外国军队掠去,如今在北京太医院所见的铜人是后人
新仿造的。

  译者注:这里原书注解(3)和(4)似乎弄颠倒了。

  而且北宋的京城是开封,根据王应麟《玉海》记载:“天圣五年十月壬辰,医
官院上所铸腧穴铜人式二。诏一置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 铜人之一流
落到北京太医院是后来的事情。

  (5)译者注:  《圣济总录》于民国九年(1920)六月出版了文瑞楼石印
本,是根据日本所藏印行的全本。

  (6)译者注:原文误作张果。

(XYS20230731)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8.com)(groups.google.com/group/xinyu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