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newxys2.com)(xys10.dxiong.com)◇◇

  国产转基因将再获发安全证书:是破局,还是摆设?

  作者:孙滔

  胶着多年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僵局貌似要打破了。

  2019 年 12 月 30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称,拟批准颁发转基因玉米安
全证书和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其中包括 2 种转基因玉米(北京大北农生物技
术有限公司的 DBN9936 和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的双抗 12-5)
和 1 种转基因大豆(上海交通大学的 SHZD32-01)。

  玉米和大豆的安全证书获批意味着,转基因作物在原地踏步 10 年后向前迈
出了一大步。上一次安全证书的颁发是 2009 年 8 月 17 日,给了华中农业大
学的 2 种抗虫水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那 
3 种转基因品种到今天仍然仅止步于这 3 张证书。

  那么,为何是在这个时间点颁发证书?这 3 张安全证书的颁发是否意味着
国产转基因作物会有实质性突破?

  审批的是什么产品?

  2 种转基因玉米均为抗虫抗除草剂复合性状。早在 2017 年,《科技日报》
就报道过转基因专项技术总师万建民对 2 种转基因玉米的介绍,抗虫、耐除草
剂玉米优良转化体“双抗 12-5”、C0030.3.5 对玉米螟防治效果达 96%,减少
农药用量 60% 以上,比对照增产 10%—15%。C0030.3.5 就是前述提到的大北农
公司的 DBN9936。

  转基因大豆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曹越平教授在 2018 年《大
豆科学》期刊介绍 SHZD32-01 植物的抗除草剂效果:1~4 倍田间浓度的草甘膦
处理下,株高和覆盖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生长没有明显影响。

  对于民众最为关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安全评价报告尚未公开,但
已经有了多项发表的研究。以 DBN9936 为例,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郭
梦凡的 2018 年硕士论文中提到,转基因玉米 DBN9936 与亲本玉米各营养素含
量比较接近,且基本处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推荐范围内。此外,转基
因受试物没有对三代繁殖雌雄大鼠的各时期体重、进食量、血液指标、器官组织
病理、生殖系统及子代发育情况造成不良影响,也未对三代繁殖大鼠子代的神经
行为及认知能力造成不良影响。其实,在国际上通行的转基因食品评价标准中,
并不需要做动物三代毒性研究。

  对于环境安全问题,在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马燕婕等人发表在 
2019 年《生物多样性》的《转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一
文中也得出结论,转基因玉米 DBN9936 的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功能团
组成基本无明显的负效应, 对田间节肢动物的多样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为何此时颁发?

  为何是 2019 年 12 月 30 日拟颁发这 3 张证书?这里有诸多值得探讨的
空间。

  首当其冲的,也是众多业内人士经常提及的:2016 年 8 月 8 日,国务院
关于印发 “十三五” 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十三五”期间要推进新型抗
虫棉、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如今 “十三五” 只剩下 
2020 年 1 年,政府如果再不有所动作,恐怕就要食言了。

  其二,转基因技术是对抗虫害的必要手段。尤其是,草地贪夜蛾已成为危害
国内玉米产业的重大风险。农业农村部在 5 月 9 日认为,2019 年草地贪夜蛾
发生覆盖范围为 2 亿亩,严重威胁中国玉米生产安全。而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
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表示,2020 年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形势十分严峻。

  作为外来入侵生物,草地贪夜蛾在国内短期内缺乏有效的天敌和自然生态控
制。植物保护专家建议,可通过种植抗性或耐受性的玉米品种等措施来进行农业
防治。

  2019 年 5 月,吴孔明发表一篇名为《国产 Bt-Cry1Ab 和 Bt-
(Cry1Ab+Vip3Aa)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抗性测定》的论文称,国内研发的抗虫
玉米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此外,抗虫玉米能对抗玉米螟。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
昉曾论证说,玉米螟等害虫让国内玉米平均减产 10% 到 20%,严重危害时甚至
可造成绝收,若推广抗虫转基因玉米一亿亩(相当于东北三省玉米总面积的一
半),按每亩保产 10% 计算,每年即可挽回 500 万吨产量损失。

  其三,转基因玉米已经在东北地区偷偷种植,且有蔓延之势。这些转基因种
子主要来自小企业,但也有大的种业公司牵涉其中,登海种业和安徽隆平高科种
业有限公司都有违规生产转基因玉米种子的案例。有业内解读认为,这些大型种
业公司的违法生产和误种也是为了在即将到来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中“抢跑”。

  偷种的根源是农民愿意种植,抗虫玉米能低成本地有效抗虫,进而保证产量。
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

  转基因产业化停滞成本巨大

  十年来,转基因争论占据了中国社会舆论诸多空间,从 2010 年山西老鼠灭
绝报道到 2012 年的湖南衡阳黄金大米事件,从东北转基因玉米偷种事件到方舟
子与崔永元持续数年的争论,转基因舆论一直沸沸扬扬。

  转基因产业化的踟蹰不前耗费了大量的社会成本,以及科学家、种业界的耐
心。自 2009 年颁发 2 张抗虫水稻安全证书和 1 张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
以来,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一直在原地踏步。这 3 张安全证书只有 5 年有效期,
其在 2015 年 1 月 4 日得到续签,有效期为 2014 年 12 月 11 日至 2019 年 
12 月 11 日。如今,它们又过了有效期,据业内消息,这 3 张安全证书继续在
寻求续签。

  为了应对质疑的声音,科学家做了大量规定动作之外的工作。以华中农业大
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林拥军的研究为例,他们研发了稻米中不含 Bt 蛋白的
抗虫水稻,因为鳞翅目害虫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和茎杆,科学家就让 Bt 基因在
胚乳里面不表达。

  进而,为了应对 “大米中的 Bt 蛋白几乎没有了,但 Bt 基因还在其中,
是不是可以去掉” 的要求,林拥军采用胚乳发育特异表达的启动子驱动的 
Cre-lox 系统,实现了把外源基因剔除。

  事实上,林拥军的这些工作除了有“炫技”嫌疑外,他自嘲被业内同行批评
为“伪科学”,意即画蛇添足、没有科学价值的研究。因为Bt蛋白本身是无毒的。

  受害更大的是种业。因为持续的高投入而得不到回报,奥瑞金种业的研发团
队已经基本解散,这是中国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转基因技术研发企业;中
种集团旗下的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也经历了机构调整,转基因育种部被拆分,科研
与管理人员出现流失。

  如果这些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就此罢手,那么中国的转基因技术产业化也就只
能止步于高校和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了。

  更值得担忧的是,因为转基因产业化停滞不前,很多优秀的年轻科研人员会
选择避开这个领域,这对中国的转基因研发领域长期竞争力是巨大的打击。

  曲线救种业

  科学家被迫想到了另一条路。2018 年年初,华中农业大学的抗虫水稻得到
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食用安全认可。据林拥军介绍,在接近 5 
年与美国农业部(USDA)、环境总署(EPA)以及 FDA 的推进式交流,与 FDA 
共进行了 5 次视频会谈以后,他们认可了中国对华恢 1 号所做的所有食用饲用
安全检测的数据,告知华恢 1 号已经通过了其全面审查并且已经认可备案。也
就是说,华恢 1 号及其衍生品种的大米以及米制品可以出口到美国市场。

  生物技术种业公司也想到了曲线救种业。2019 年 2 月 27 日,阿根廷农业
产业部批准了大北农转基因大豆 DBN-09004-6 的种植许可。该转基因大豆具有
耐草甘膦和草铵膦的特性。

  业内感慨,大北农公司申请阿根廷商业化种植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其拥有成
熟技术而国内又不能商业化生产。实际上,中国是阿根廷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国,
那么大北农的转基因大豆最终将通过阿根廷再卖回中国。那将是一个有讽刺意味
的结果。

  作为大北农生物技术第一代玉米产品,此次即将获批的抗虫抗除草剂转化体 
DBN9936 已经是第四次申请国内种植安全证书。

  莫再让安全证书成摆设

  就在 12 月 30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拟颁发转基因安全证书之际,资本市场反
应强烈,隆平高科、大北农开盘一字涨停,荃银高科、登海种业等跟随大涨。可
见种业资本市场对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之敏感程度。

  作为喉舌,新华社也在 12 月 30 日当天发布《在稳慎中坚定前行——我国
农业转基因研发成效综述》为转基因产业化背书,其引述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
粮农组织、国际毒理学会、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等机构
的声明,称转基因食品和传统食品同样安全。

  另外,新华社报道提到,2016 年,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名呼吁尊重科
学界和各国监管部门对转基因的评价结论。截至 2019 年 12 月,诺贝尔奖得主
签名人数达 151 名。

  国际上,美国特朗普政府在 2019 年加快了农业生物技术新产品的审批,降
低了开发者的成本,并鼓励对转基因农作物进行更多投资。加拿大环境部也在 
2019 年批准了转基因三文鱼的养殖。即使如菲律宾、孟加拉这样经济和科技水
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在黄金大米或抗虫的转基因茄子上有了新的进展。

  在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转基因技术给农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不能不考虑。

  按照农业农村部此前的说法,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将按照 “非食用—间接食
用—食用” 的路径,首先发展非食用的经济作物,其次是饲料作物、加工原料
作物,再次是一般食用作物,最后是口粮作物。这也是此次为何仅给转基因玉米
和转基因大豆拟颁发安全证书的理由,转基因水稻产业化还将后延。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这 3 张安全证书顺利通过自 2019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0 年 1 月 20 日的公示期,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并非就此无忧。2009 年的 3 
张安全证书就是前车之鉴,因其没有得到品种审定,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也就
无法推进。

  鉴于此,转基因科普平台基因农业网发表评论《转基因:莫再让安全证书成
摆设》:即将颁发安全证书的 3 个转基因品种会不会继续被锁定在试验田中而
得不到大田推广?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XYS20200111)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2.com)(xys10.dxi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