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

烟草降焦减害是伪命题

作者:所超
2011年12月13日财新网

  近日,中国工程院新当选院士名单一经公布,舆论就议论纷纷。其中一个原
因在于,一位以主攻烟草“降焦减害”的专家谢剑平入选工程院院士。此后,包
括方舟子在内的科普及控烟人士对此提出质疑,“烟草院士”的名字也随之风靡
网络。

  面对质疑和网络讨论持续升温,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常委、参与
院士评选的魏复盛院士接受专访时表示,谢剑平的选出与禁烟行为并不矛盾,谢
研究的是烟草“降焦减害”,降低了烟草中焦油的含量,解决了烟草给烟民带来
的危害,也是为控烟做贡献。

  其实,“降焦减害”的说法,在烟草领域并非新鲜话题,早在1953年,用烟
焦油涂抹小鼠皮肤诱发皮肤癌试验成功后,全球各大烟草公司便开始大量推广以
过滤嘴为主的“降焦”技术,1976年世界上第一支“低焦油”卷烟诞生,后曾经
风靡欧美。

  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界发现,卷烟的焦油含量在过去50多年降低了
60%,但烟草相关疾病并没有大幅减少。直至2004年,美国癌症预防研究所报告
称,针对90多万受试者的观察表明,低焦油的卷烟没有降低患肺癌的风险。

  与此同时,荷兰的一项研究还表明,使用低焦油卷烟,由于深吸和吸入量增
加,可能导致肺腺癌的发病率上升。在科学证据面前,西方烟草公司不得不承认
“降焦”失败。“降低焦油含量减少烟草危害”的观点早已被证伪。

  但是,烟草“降焦减害”研究为何在中国变成“新鲜事”,还竟然造就了工
程院院士?是中国的科学研究者不了解这段历史,还是有关方面根本不愿了解,
甚至在资助该类研究上另有隐情?

  近几年,国际和国内社会控烟形势日益严峻,公民对烟草有害认知不断提高,
烟草业深知,仅通过一般营销手段,很难有效地保持烟草销售量。因此,“降焦
减害”就成为烟草业新的营销手段。

  同时,烟草业还不断自主进行“降焦减害”研究。这一方面可转移民众对烟
草危害的关注度,“忽悠”烟民降低健康意识;另一方面,即使“降焦减害”的
观点最终被揭穿,但至少能在短时期内确保烟草销量。

  基于以上两点,加之垄断经营体制下拥有雄厚的资金,烟草业支持部分学者
开展所谓“降焦减害”研究,就“太正常”不过了。

  控制烟草危害,不仅仅要关注烟草业的一言一行,更要不断宣传烟草危害及
科学的生活方式,并教育公众如何远离烟草。只有让公众明确了解烟草危害,并
掌握保护自身不受烟草危害的措施,中国的控烟履约才有希望。

  作者为中国控烟协会工作人员  

(XYS20111214)

◇◇新语丝(www.xys.org)(xys6.dxiong.com)(xys.liruq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