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

读《转基因能形成共识吗》有感

作者:赵南元

    四面江山的《转基因能形成共识吗》写得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而且很具有
代表性,可以反映出不少对转基因存有疑虑的人的想法。详细分析这些想法,有
助于对转基因乃至其他社会争论的来龙去脉得到更深入的认识。下面就原文各自
然段分别发表感想:

原文0:

  转基因能形成共识吗

  作者:四面江山
  http://www.douban.com/event/11919592/discussion/23962027/

  5月22日下午,我去往世贸天阶附近的一处人文书店参加了有关食品安全与
转基因的沙龙,主讲嘉宾有大名鼎鼎的方舟子和土摩托。围观者甚众,男女老少
以及孕妇,还有穿着文化衫或戴着口罩的转基因反对者。由于转基因本来就是目
前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其间自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口角之争,不过在场的大
多数人应该都是支持者或者中间派,所以反对者处于下锋,几次差点被请出去。
此前,我写过转基因方面的报道,也算是对此略知一二,忍不住生发一二点感想。 

感想0:

    这段话只有一句引起我的注意:“由于转基因本来就是目前一个极具争议性
的话题,”这句话叙述一个原因,而我关心的是这里的“本来”是何来历。同是
育种,为什么杂交育种、太空育种没有群众性的争议,而偏偏转基因会引起这样
大的争议。正如后文的3、所述,“它涉及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
方面面”。所谓“社会、文化”,仍可以具体化为“宗教、政治、经济”,转基
因在西方引发争议的根本原因是宗教,基督教、天主教认为物种是上帝创造的,
所以决定物种的基因也成了上帝的禁脔,人类不得染指。政治、经济的原因则是
欧洲企图利用转基因建立贸易的非关税壁垒。这些真实的原因在国情不同的中国
难以拿上桌面,于是就轮到伪科学出场了。

原文1:

  1、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不断改造自然的历史,但对于一切改造我们是否应该
怀有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呢?传统杂交技术是一种改造,而转基因比之更加精准,
可以减少不确定因素,更能显现人类的控制力。然而,难道因此就能说明转基因
技术更好吗?难道更科学的东西就一定更美好吗? 

感想1:

    文人们善于使用反问句式,其好处是,既能鲜明强烈地表现自己的立场,又
给人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的印象,逃避任何言论责任。例如上面的第一个反问:
“对于一切改造我们是否应该怀有一种惶恐不安的心理呢?”作者显然希望读者
条件反射式的回答:“应该!”但是这种问答毫无意义。对于任何事情,“惶恐
不安”都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正如如果有人对于自己将来终归难逃一死而“惶恐
不安”,既不能延长其寿命,也不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在改造自然的历史中,也
没有关于在改造中因为“惶恐不安”而产生有益结果的记载。
    第二个反问用了“难道”二字,显然是认为“更加精准”、“减少不确定因
素”、“显现人类的控制力”并不能说明“转基因技术更好”。如果谁认为“更
加没准”、“增加不确定因素”、“让人类失去控制力”才“更好”的话,那么
他适合于当一个诗人,却不可能成为科技工作者。
    第三个反问更反映立场。文人们出于“无知和嫉妒”,一向疏离科学。从科
学中发现“美好”,绝非他们的长项。

原文2:

  2、关于转基因农业和有机农业这对冤家。三月份的时候,我参加过一个关
于有机农业的活动。一位河北农民说得好,有机农业就是让生态系统里的所有生
物都有机会活的农业,这很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而转基因作物,如抗虫或抗除
草剂的,都是要让其他生物没有机会活,这似乎很符合工业时代的哲学。 

感想2:

    有些人对哲学有着过高的期待,以为什么事一扯上哲学,就上了个档次。殊
不知哲学的作用,往往是把明白的事情弄糊涂,会玩哲学的人,就是靠这样的手
法把子虚乌有变得像真事一样。如果这位“河北农民”真的是农民,他就该知道,
农业与采集的区别,就是采集不大改变生态,而农业则是完全改变生态,让原来
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生物没有机会活。哪怕是原始的刀耕火种,也要先把原有的生
态系统烧个寸草不留,才能播种。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更是锄不离手,不断除
草护苗。转基因之前更是靠大量广谱农药杀灭一切害虫益虫以及无害无益之虫,
反倒是转基因Bt水稻,停止无差别杀灭,让鳞翅目以外的虫子活下来了。哲学并
没有什么不同,区别只是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
    笔者读过“有机农业”一个样板的描述,实在是“万物霜天竞自由”的一片
升平景象。但是细细读下去,30亩地养活了一家人,就想起康德说的,你那个好
东西要所有人都能照办才算好。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如果统统“有机”
起来,先得饿死一多半人口,烧成灰变成无机物,只是不知到时候该饿死谁,留
下谁。这个问题不解决,推广“有机”永远是梦。如今确有些钱多人傻的,花高
价买绿色有机食品。有人愿意上当也好,骗子也有生存的权利啊。其实骗傻子原
本用不着什么“哲学”的,开动广告宣传机器足矣。

原文3:

  3、沙龙的主持人(财经杂志的一位编辑)老是说观众的提问不是科学问题
而是社会问题。其实,转基因如果仅仅关乎科学,那不可能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论,
它涉及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况且科学还是把双刃剑。

感想3:

    “仅仅关乎科学”的“争论”是大不起来的,毕竟懂行的人永远是极少数。
问题在于明明是源于“宗教”的争论,却偏偏不肯显露本来面目。如果反对转基
因的人只是大喝一声:“你们竟敢动上帝的奶酪!”在中国这个宗教势力贫弱的
地方,对方只要回答“上帝?我不认识他啊,任何物种都是进化来的。无知无识
的大自然天天在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为何动不得?”争论也就到此结束了。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也是如此,这些争论都建立在转基因“风险尚未完
全明确”的糊涂假定之上。如果大家都能接受“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小于传统食品”
这一科学论断,不用近乎神话的编造故事来妖魔化转基因,很多“争论”都会失
去立足之地。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大多不是科学之争,而是科学和伪科学谣言之争。
    那天参加沙龙的口罩男说转基因会让中国人断子绝孙,我很想问问他如何才
能办到。但是想想不必为难他了,那些连篇累牍的反转基因文章也没有一篇能把
这种可能性说出个能赶上科幻小说水准的技术路线,量那口罩男也不会有这种本
领。
    “双刃剑”是文人经常向科学挥舞的传统兵器,他们的记性不好,忘记了
“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更是双刃剑,在历史上亮出坏刃的次数比科
学多得多。
    更重要的是,科学的争论是可以得到正确结论的,而“宗教、政治、经济、
社会、文化”的争论更容易无果而终。试想两个不同宗教之间进行教义之争,会
有结果吗?

原文4:

  4、我个人不喜欢转基因,但并不反对研究和发展转基因,因为转基因为我
们这个世界提供了区别于传统农业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而且,我相信这是解决
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有益探索。我们不应掐掉这种可能性,如一些精英主义者,
只顾追求自己的“半饱——生活高潮之所在”,而不管还有多少亿人仍然饥肠辘
辘。 

感想4:

    既然转基因是“有益探索”,为什么还是“不喜欢转基因”?原文作者没有
直接陈述理由,但是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是无法在科学中发现“美好”的知识结
构缺陷所致。但是原文作者显然能从大局出发,持“不反对研究和发展转基因”
的态度,懂得不应该因个人好恶去夺人性命,这不能不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原文5:

  5、土摩托说,偏见源于无知。方舟子说,偏见也导致无知。确实,很多人
在对转基因基本情况都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一味地在巩固自己的成见,于是形成
极端的思想和团体,让无知成为一种可怕的力量。现场一位观众大声问:“无知
的人有没有选择的权利?”答案当然是有,但为什么一定要假设一个无知的前提
呢。

感想5:

    很遗憾,“无知的前提”并非“假设”,而是事实。那些反对转基因的人,
有一个算一个,如果对他们进行基本的生物学测验,十个有十个不及格。
    对于“无知的人有没有选择的权利?”答案并非“当然是有”。因为天下没
有免费的午餐,选择的权利也不会是白来的。如果强制规定转基因食品标示,导
致食品成本上升10%,那么就意味着为了一些人并无任何实际好处的“选择的权
利”,让所有人为这些人的无知支付成本,这是极不公平的。应该让“有机食品”
的生产销售者自己去标注“非转基因”,让无知的人自己支付无知的代价,才是
公平合理的。
    很多人以为,权利是个好东西,多多益善。什么东西后面加上“权利”二字,
就变得理直气壮起来。反科学文化人甚至在鼓吹“愚昧的权利”,他们自己却不
愿意真的行使这种“权利”。然而愚昧真的可以成为权利吗?须知权利必须是可
以行使也可以放弃的,不能放弃的权利不是权利,而是约束。如果愚昧的人可以
自由的放弃愚昧,愚昧才可能是权利。遗憾的是,大部分愚昧的人无法放弃愚昧。
所以愚昧不可能成为权利,只能是桎栲。
    无知的人也有选择的“权利”,但是如果这种权利给他自己(和他人)带来
损害,还不如没有的好。

原文6:

  6、土摩托说,科学精神是要相信主流科学家。谬之大矣,科学精神应该是
质疑才对。特别是对于风险尚未完全明确的转基因而言,公众的质疑和监督尤为
重要。尽管如嘉宾所说,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要求比其他食品更为严格,但没有
了质疑和监督,谁能保证这种严格的要求不是一纸空文呢?

感想6:

    很多人喜欢“质疑”,因为质疑也像反问句式一样,既能强烈表达观点,又
能逃避责任。但是非科学的质疑的最大缺点是毫无建设性。为了理解不同水准的
“质疑”,推荐各位读一篇博文:《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http://www.geekonomics10000.com/421)文中谈的是想象力,但是把想象力
换成“质疑”,道理也是一样的。就是说,质疑也如同想象力,有不同的“等
级”,高级的例子是,在专业论文发表会上有时听众的问题会让论文作者由衷的
说:“这是个好问题。”往往是内行人提出的触及论文关键的问题。低级的例子
可以看看活跃于网上的反对相对论的质疑者。与相对论质疑者的自娱自乐相比,
转基因的低级质疑者的社会危害性要大得多。
    如果我们明白转基因的风险并非“尚未完全明确”,而是低于传统育种,那
么对转基因采取“更为严格”的要求意义不大,变成“一纸空文”反倒有好处,
至少能让公众把注意力放到更有意义的地方。

原文7:

  7、在那次有机农业的活动上,一位社会学博士刚说了几句对有机农业的质
疑就被台下的听众连番怒驳;在这次转基因的活动上,有人又几次要将孤身入
“敌营”的反对者赶走。近日看到贺卫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美国人生活在
一个没有大是大非的环境里,因为大是大非问题都解决了”。也就是说,美国社
会有基本的共识,而共识的形成一定有赖于理性的公共讨论。而我们呢,不仅存
在是非的巨大分歧,而且缺乏弥合分歧、形成共识的社会基础。

感想7:

    认为“共识的形成一定有赖于理性的公共讨论”可以说是相当天真的乌托邦
式理想。就以美国为例,是否在学校讲授“智能设计论”就是靠法院判决的,在
这个问题上“公共讨论”中的宗教信徒和进化论者之间没有共同的“理性”基础。
美国关于堕胎的争论也没有取得“基本的共识”,因为事涉宗教教义,将来靠
“理性的公共讨论”来解决的希望也很渺茫。美国是民主社会,而民主就是钱主,
谁钱多谁说了算,“理性的公共讨论”没有用武之地。例如对NMD和TMD,科学家
发出了理性的声音联名反对,但也无法抵挡军火商获利的动力,小布什照样批准
部署。而转基因呢?美国早已是人人皆吃了,似乎也没有经过“公共讨论”,只
是卖“有机食品”的商人不像孟山都那么富有,无法发出更大的声音而已。
    而我们呢,堕胎和进化论都有共识,靠的也不是“理性的公共讨论”,而是
弱化宗教的文化传统。

(XYS2010052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inyusi.info)(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