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

  章诒和《伶人往事》部分章节抄袭自《京剧谈往录》

  作者:geoffreyyin

  章诒和2007年出版的《伶人往事》一书,共记叙了叶盛兰、程砚秋、奚啸伯、
杨宝忠、言慧珠、尚小云和马连良七位艺人的故事。我在07年夏天读过这本书。
第二年春季,我得到一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中国政协,北京文史资料委员会
陆续出版的《京剧谈往录》(及续编,三编、四编)的扫描件,发现章的《伶人
往事》的部分章节和《京剧谈往录》有雷同之处。经过仔细的比较,现在可以肯
定的说,章书写奚啸伯一节有部分的篇幅大段引自《京剧谈往录续编》中奚啸伯
本人的遗稿《四十年的艺术道路》以及奚啸伯的弟子欧阳中石的回忆《著名京剧
艺术家奚啸伯先生艺史漫录》;章书写杨宝忠一节有部分的篇幅引自《京剧谈往
录三编》票友白宝华的回忆《一代名琴杨宝忠》;章书写尚小云一节有部分篇幅
引自《京剧谈往录续编》中尚小云先生的长子尚长春的回忆《尚小云与荣春社》。
虽然没有做精细的计算,但粗略的估计,章文这些章节中用到《京剧谈往录》对
应章节的,大概占她全文的三到四成。在本文的末尾,我会附上部分《京剧谈往
录》的截图与章文的对比,下面简单的章抄袭的手段归一下类。

  1)直接抄袭,只在必要的地方替换:

  比如把章诒和写尚小云的“白皮鞋 ”一节与尚长春的回忆对比如下(尚的
原文在括号内) :
  他是有名的孝子,对母亲向来是绝对服从。老太太个子矮,要打儿子又够不
着。尚小云就跪下让她打。( 父亲是有名的孝子,对母亲向来是绝对服从。老
太太个儿矮,要打儿子又够不着。我父亲就跪下让她打。)

  成名后的尚小云出门总是西服革履。有段时间,市面儿上兴穿白色麂皮皮鞋,
可老太太不让他穿。因为老年间,平日穿“白”鞋不吉利。尚小云只好出门时先
穿上一双老太太通得过的鞋,然后,到门房再换上预先藏在那儿的时髦的白色麂
皮鞋。回来时,在门房换下白皮鞋,再进屋见老太太。那时,他已大红大紫。别
瞧出门已有自己的小卧车,先头一辆是“别克”,后来换了一辆叫“雪佛兰”,
可穿什么鞋还得听老太太的。(父亲成名后,出门总得西服革履。有段时间,市
面儿上兴穿白色麂皮皮鞋,可老太太不让他穿。父亲只好出门时先穿上一双老太
太通得过的鞋,然后到门房再换上白色麂皮鞋。回来时,在门房换下白皮鞋,再
进屋见老太太。纳什,父亲出门已有自己的汽车(最早的一辆叫“别尔卡”,后
来又换了一辆“雪佛兰”),可穿什么鞋得受老太太的约束。)

  基本上只是把尚文中的“父亲”替换成了“尚小云”。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具体可以看本文附在最后的截图。

  2)改换次序

  比如写奚啸伯虚心向人求教,欧阳中石的原文为:

  “  演《屈原》,他和文怀沙先生进行过研究;演《宋江》,他精读过
《水浒》,和历史学家张守常往返讨论;演《空城计》,向古琴演奏家去请教古
琴的指法;演《范进中举》,他向古典文学家吴小如先生学习”

  章文为:

  “为了演好《屈原》,他向文怀沙先生请教。演《宋江》,他和历史学家张
守常一起聊《水浒》。排演《范进中举》,他不知把一本《儒林外史》翻阅了多
少遍,而且倾听精通京剧的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的高见。唱《空城计》,奚啸伯
扮演的孔明有很浓的书卷气。为了使墙头抚琴的动作更真实,他向古琴演奏家求
教指法。”

  除了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就是把《范进中举》和《空城计》的次序颠倒了一
下。

  我手头的京剧资料有限,不确定《伶人往事》是不是还有从别处抄袭的地方。
但仅比较《邻人往事》写奚啸伯、杨宝忠和尚小云三篇与《京剧谈往录》对应章
节,抄袭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虽然在章文的篇末也把《京剧谈往录》作为列为
了参考文献,但像章诒和这样大篇幅,仅稍作修改的摘引,还是难脱抄袭之咎。
至少我对章诒和做为作家或者戏曲研究者的职业操守,已经有了怀疑。 

  截图见:
  http://bbs.news.163.com/bbs/mass/136227540.html

(XYS20091117)

◇◇新语丝(www.xys.org)(xys4.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2.drop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