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

  伪造译著竟成畅销书——《卡尔·威特的教育》骗倒数十万读者

  赵宇清

  几本写于一两百年前的老书《早期教育和天才》及《卡尔·威特的教育》等,
因被《哈佛女孩刘亦婷-素质培养纪实》的作者在书中向读者推荐,居然返老还
童,在大陆和港台都重新火了起来。不过,大获其利的不是辛辛苦苦的翻译者和
合法的版权所有者,而是一群非法剽窃者。
  如果剽窃者只是侵权,笔者也懒得管这号闲事。但正在热销的《卡尔·威特
的教育》不仅假冒译著,还胡乱篡改历史,近来更连出“续篇”和“增订本”来
重复谎言。笔者为剽窃者行骗无阻的局面深感可悲,故怒举螳臂,挡挡骗子的车
轮,希望可少些读者被骗。

  跟风素质教育是假,追逐利润是真

  自从《哈佛女孩刘亦婷》显露出超级畅销的发行势头,大陆便掀起了强劲的
素质教育图书出版潮。嗅觉灵敏的书商们兵分三路,迅速跟风,但收获却大不相
同。
  一路是直接仿造,书商们竞生“男孩、女孩”,但很快遭到媒体围攻,估计
战果一般。
  另一路是故意唱反调,或板着脸说不,或憋出几声“平庸而快乐”的傻笑,
无奈老师和家长不肯认同,战果也不如人意。
  还有一路是大胆剽窃,剽窃的对象主要是《哈佛女孩》中盛赞的《早期教育
和天才》,这路跟风者个个都只赚钱,没挨骂,再次映证了让守法经营者心理失
衡的话:撑死胆大的!
  剽窃者的手法其实很简单,基本都是改头换面加“注水”。如《哈佛天才》、
《哈佛才子》、《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卡尔·威特的教育》,和其
它哈佛等等等等。约有七八本《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版书,都是把该书内容重
新编排一下,再拼装点其他内容,就把别人的奶酪“动”到了自己碗里。
  如此明显的抄袭很容易取证——把被剽的书和行剽的书对照一下就行了。奇
怪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的翻译者及出版商(河北人民出版社)对此一直未
做反应,不知是版权归属不明晰还是另有苦衷?便宜了这群侵权者至今未受任何
处罚。
  眼瞅着只有利润没有风险,剽窃者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较晚跟进的《哈佛天
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其主打书《卡尔·威特的教育》便“创造性”地剽窃
了几本早期教育著作,并“勇敢”地署名为“[德]卡尔·威特/著 刘恒新/译”。
也不怕人追问:此书原著是稀世文物,全世界仅存几本,美国仅有的一本在哈佛,
你是怎么搞到的?
  可悲的是,最无耻的剽窃者却成了跟风大军中的最大赢家。据中国最专业的 
“开卷图书2002年8月全国非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统计,假《卡尔·威特
的教育》2001年6月出笼后,已连续14月高居该榜前5—20名。见《中国图书商报》
2002年9月19日第7版。以该报同年9月17日第10版对四川少儿出版社的一则报道
来推测,该社早已下榜的《赏识你的孩子》都销出了30万册,这本月月上榜仍在
热销的假《卡尔·威特的教育》,保守的估计销量也多达三四十万册。
  怪不得这些日子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出了“续篇”又出“增订本”呢,
感情是骗了几十万读者都没人吭气,偷来的锣鼓也敢使劲打了!

  随意篡改历史  彰显造假证据

  让人无法容忍的是,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对1818年的原著极不尊重,随
心所欲地篡改历史,张冠李戴,欺骗读者,没有一点心理障碍。
  比如说,假《卡尔·威特的教育》在第28页拼凑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
育”,盗用的是《早期教育和天才》后半部介绍的斯特娜夫人教养女儿的事,其
资料来源于1914年写作的《斯特娜的自然教育》。造假者也许想说是斯特娜抄袭
了老卡尔,但心理学发展史可以轻易证明这种假设无法成立。略知心理学史的人
都知道,最早发现“刺激→反射”脑功能的科学家是俄国的谢切诺夫
(1829~1905),他划时代的科研成果《脑的反射》出版于1863年。老卡尔在
1818写书的时候谢切诺夫还没出生,怎么可能用几十年后的科学发现来总结他的
育儿经?而斯特娜的女儿出生之前,巴甫洛夫已进一步提出了“条件反射”概念,
并在190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斯特娜才具备谈论大脑功能的历史前提。
《哈佛女孩》的作者也说是向斯特娜学的“训练五官,刺激大脑发育”。
  又比如说,假《卡尔·威特的教育》第22-23页堆砌的“婴儿的模式教育”
理论,其实是日本当代教育家井深大(1908~1997)的研究成果(见《从零岁开
始的教育》,另一个译本《零岁教育》把“模式”译为“类型”)。婴儿模式教
育的理论源头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他于1935年提出了动物行为模式理
论,并因这一成就的划时代意义而获得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1818年的
老卡尔怎么说得出20世纪中页的前沿理论?
  这种时空错位的漏洞在假译著里俯拾即是,让人哭笑不得。


  蓄意张冠李戴  欺骗数十万读者

  在零售价只有8元多的《早期教育和天才》里,卡尔·威特的教育和斯特娜
夫人的教育各占1/3,剽窃者要造出一本定价19.8元的假《卡尔·威特的教育》,
只好让斯特娜夫人受点委屈了。于是,“译”者刘恒新横下心来,把斯特娜夫人
的育女经硬按在100年前的卡尔父子身上。
  比如说,斯特娜夫人给女儿买来7音钟,并分别栓上7色发带,教女儿辨音识
色(见《早期教育和天才》第七章之二)。这个细节被按在卡尔身上之后(见假
译著第28页),这套文库里的另一本书《斯特娜的自然教育》的相应内容只好改
成了“在钢琴键上分别贴上7种颜色的纸条”(大意如此)——这套文库里其它
译著的真实性,因此也变得可疑起来。别的不论,假《卡尔·威特的教育》的
“续篇”,就是把同样的内容借小卡尔的嘴再说一遍而已。
  在假译著的第28页上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斯特娜夫人从女儿6周大就开始
念拉丁文名诗《艾丽绮斯》給她听,小姑娘1周岁时就能背颂10来句了。这个细
节也被改成了卡尔的事,实际上小卡尔6岁之后才开始接触这首拉丁文长诗(见
《早期教育和天才》第二章之四)。这个改动在《斯特娜的自然教育》里也有配
套的改动。
  这些配套改动,恰好暴露出剽窃者蓄意欺骗读者的马脚,并且无法推说是所
用“原著”的问题。因为,把德文原著翻译成英文并使其流传后世的人,是控制
论创始人维纳的父亲、哈佛大学的斯拉夫语教授维纳。英文版《卡尔·威特的教
育》1914年出版,1975年还有再版,而《斯特娜的自然教育》1914年还在写作之
中。维纳教授既没有抄袭后者的必要,也没有抄袭后者的条件。

  明显没有原著  版权审察何以过关

  这种胡拼乱凑的情况,在假《卡尔·威特的教育》里多不胜数。不难推测是
因为提高定价需要增加页码造成的。如果剽窃者手里真的有原著,何至于如此狼
狈呢?“译”者在序言里也承认,德文原著有1000多页,英译本也有356页,而
假《卡尔·威特的教育》还不到300页,又何须东抄西抄!
  莫非剽窃者既不懂德语,又不懂英语,只能在一堆20世纪晚期出版的中文书
上乱抄一气?既然如此,还不甘心于“编”,非要假冒“译”,硬是把这段历经
两个世纪,由德、英、日、汉四种语言辗转传播的早教佳话糟蹋得面目全非!倘
若以诚实为荣的卡尔父子英灵有知,不知会难过成什么样子?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本所谓的译著是怎么通过版权审核这一关的呢?
难道就没人问一声:此书到底是从德文翻译的?还是从英文翻译的?原著的版权
页呢?还有,原著呢?
  联想起反对牟利的英国吉尼斯与坚持牟利的上海基尼斯1996年就终止了合作
关系,中国申请人却被蒙在鼓里5年多,笔者不禁想问:究竟有谁在保障大陆消
费者不受或少受欺骗呢?

  (注:本文采用的资料,除了来自2002年可买到的书和报纸之外,其余均可
在搜索网站Google上用中文或英文“关键词”查出。)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1.dyndns.org)(xys888.dynd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