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

                     再谈汉语拼音,兼答心下先生

                             欧阳

     半月前,我写的关于汉语拼音的一点杂感有幸从心下先生那里获得了一些反馈意
见(XYS20050313)。为了表明我的基本观点,我觉得有必要再简单地谈一点。也藉此回
复先生的意见。

     为了‘要明确(的是)所要的系统是什么’,心下先生提出了四个选项: ‘a。
汉字的音标(注音)系统? b。汉语的音标系统? c。汉字对罗马字的转写系统? d。 汉语
的拼音文字系统 ?’随即他就逐一淘汰。他说,‘汉字不需要音标系统,硬要给汉字
安装音标系统的话,汉字就不是汉字了;汉字对罗马字转写没有可能,剩下的可能性有
两个:b。汉语的音 标系统,或者是d。汉语的拼音文字系统。’虽然心下先生没有具
体说明为什么汉字有了音标系统就不是汉字了,但从他的论断可以推测出他所说的‘音
标’可能是专指现代字典意义上的‘标音符号’。因为他没有界定,我也就不知道我的
推测是不是正确。不管怎样,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广义上来谈音标和音标系统,也就是凡
是标音的工具甚至方法都可以看成是音标。我们不能以现代的标准苛求古时的成就,否
则,中国的地动仪也就不会被老外译成seismograph了。以这个理解为前提,我就说汉
字需要音标,汉语也很早就有了音标系统。我认为如果一种语言的书写系统不完全表示
其发音,这种语言就需要音标系统,不管是早期原始的还是现代规范的。我所谓的完全
表音的书写系统,指的是一种能基本如实反映该种语言的发音的书写系统。通俗地讲,
怎样发音就基本上怎样拼写。这种书写系统的例子,我所知道的就有以印度次大陆为主
的一些南亚语言。日本语的罗马字拼写系统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反映其实际发音。这类书
写系统的另一特点是音素字母在本语言中发一种固定的音。举例说,a和c在印度-雅利
安语系里分别发‘阿’和‘其’音,而且恒定。而在英语中,它们一时发大小两种‘阿
’音和‘克’音,一时又发‘诶’音和‘斯’音。大致讲来,一种表音的书写系统就相
当于说把汉语都用形声字来表示。比如清、情、请、庆,只有音调不同,发音则是一样
的。如果所有的汉字都表音,汉语的书写系统就是纯表音了。事实是只有少部份汉字表
音,多数还是语言学上的象形字。试想,如果汉字不要音标,我们又怎么知道那些非表
音字的发音呢?

    再者,一个很简单的事实是,除非是处于远古时代,任何一个使用汉语的读书人所
掌握的每个字的发音不可能都是从别人口里学来的,很多情况下是借助一种对汉字发音
的书面说明来自学,那种书面说明行使的就是音标的功能。这就是说汉字是需要音标的
,只是标音的方法没有跟汉字同时形成而已。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罗马字的汉语
拼音问世以前汉字有没有音标?当然有,只是在唐朝以前没有形成一个通用的系统。我
不知道中古以前说汉语的读书人除了口授还有没有别的途径自学汉字的发音,但汉代许
慎的《说文解字》就表明当时有人已经注意到了汉字对音标的实际需求。许慎对他所收
录的每个汉字先释义后标音。标音的那部分说明内容就能算得上是汉字的音标。后来郭
朴在注释《方言》时就使用了据说是曹魏时发明的反切法,虽然它没有唐时的反切法
规范和进步,但它无愧是汉语史上的第一个标音系统。那以后的反切法在民国期间流行
的康熙字典里都还在用。后来的注音符号和现代汉语拼音就十足地符合‘音标’的字典
意义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说汉字不需要和汉语没有音标系统既不合汉语
学习的现实,也不符汉语史的事实。

     我对‘汉字对罗马字的转写’ 这个短语的理解只能是猜,大概心下先生要表达的
意思是指用罗马字来代写汉字。这正是早期呼吁‘汉语的书写罗马化’的人们所要的结
果,企图使汉语书写方便、快当。我看无需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这样就只剩下两个概
念有待考虑:‘汉语的音标系统’和‘汉语的拼音文字系统’。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理
由,我觉得‘汉字的音标’’和‘汉语的音标系统’ 的提法是可以接受的。说‘汉语
的拼音文字系统’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妥,虽然个人以为‘书写系统’比‘文字系统’更
科学。如果我把这个概念拆开,说这种系统是汉语的‘拼音文字’,相信没有人会有意
见。但是,这样一拆,另一个事实就变得明显了:原来这种系统是要‘拼音’的。这个
事实又可以从我们使用字典的经历中得到证实。当我们想知道一个生字发什么音的时候
,一查字典就解决了。我们大陆的字典和词典都用‘汉语拼音’标音。如此一来,‘汉
语拼音不是音标系统,而是文字系统’的这个论点就有问题了。同样的印象也可以从分
析‘汉语拼音方案’这个名称得到;顾名思义而已。这大概也就是中国政府‘不给《汉
语拼音方案》下科学定义,隐瞒它的文字实质’的部分原因吧?附加一句,如果不是为
了突出它的表音功能,《汉语拼音》或许就已定名为类似于《汉语的罗马字书写系统》
什么的,而且取这个名字并不排除它也有表音功能。

     心下先生在他的回复中暗示我还没有搞清楚汉语拼音是文字系统这一点就来凑热
闹。坦诚地讲,我一直都是把它当成音标系统,只是没有在文中申明。我凑热闹的目的
也就是希望汉语拼音尽可能准确地表示我们口语的实际发音。

     至于为什么我不认为《汉语拼音方案》可以单独用作现代汉语的一种书写系统 ,
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我不做这方面的研究,也就舍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整理我的理
由。但是,浮光掠影地拉扯一些外行话还是可以的,毕竟汉语是我的母语。

     尽管,专家们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初衷有可能是要为现代汉语编制一种能表
音的罗马字书写系统,我认为,这个初衷只有在借助汉字的条件下才能兑现。所谓借助
汉字至少也应该指使用者已经掌握了汉字。如果不借助汉字,甚至以取代汉字的方式来
使用汉语拼音,我们就会遇上诸多问题。

    首先,汉语的书写系统是以字为意义元素,通过对字进行变化万端的拼合,就有了
各种各样的词语。除非是不再拼造新词,汉字永远都是丰富汉语词汇的基本材料。现代
汉语多用双音节,也就是主要以词为基本意义单位。而汉语拼音中的非语法字也都只能
以词为基本单位才能把独立使用它的缺陷保持在有限的范围内。这就是说,汉语拼音是
勉强可以书写现代汉语的。但是,以词为单位,它就不具有汉字造词的活力。这样的书
写系统如果不借助汉字来充实,它的词汇量很快就会固定僵化,所以它的使用是有时限
的。即使暂时不考虑它的未来,对汉字一窍不通就运用汉语拼音来书写汉语也会有别的
麻烦。诸如:第一,同音词对理解句意会引起一定程度的障碍。第二,书写声调符号是
个麻烦事,写出来又不雅观。第三,不写声调符号,所有的同拼异调字就变成了书面上
的同音字,由此造成大量同音词。那么多的同音词,没有汉字在心里作区别工具,阅读
时理解就成了大问题。所以,要借助汉字,就等于说汉语拼音不可能取代汉字。

    其次,如果不要汉字,汉语的教学也成问题。因为汉字作为一种书写符号注定了要
承担表义的功能。除了有些用在外来词中的字,每个汉字都承载意义。汉字虽然存在严
重的同音字现象,但它们各自的意思由不同的符号分别得很清楚。这种以不同符号来表
示不同事物的事实在实际运用中不仅会避免混乱,而且还带来‘形象’理解的效果。现
在让我们忘掉汉字,再设想一下,把所有发‘qing’音的同拼汉字只用声调符号来区分
和承载它们各自丰富的义项,结果会怎样?我个人觉得那是比人类洪荒时期的发明都还
要落后的作法。更糟的是,同样以字为基本单位,汉语拼音对同音字的处理在区别同音
字上既不能体现出汉字所具有的优势,反倒增加更多的同音字。我们知道,汉语是一音
多字和一字多义。如果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一个发音(拼写)就是一个‘单词’,而所
有发同一个音的字就成了这个单词的不同种义项。这些义项再加上各汉字本身多少不等
的意义,这个单词的义项就会更多。更甚者,各个义项之间还荒谬性地毫无关联。显然
,具有这些特性的单词就会使得它所代表的语言变成一种很滑稽落后的东西。编造个例
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假设一个汉语老师和一个汉语初学者围绕zhōu 这个拼写来进
行问答。‘过去的人把小船叫什么’?‘zhōu’。‘他姓什么’?‘zhōu’。‘水中
的陆地叫什么’?‘zhōu’。‘分隔大海的大陆地叫什么’?‘zhōu’。‘今晚吃什
么’?‘zhōu’。‘信口雌黄呢’?也是‘zhōu’嘛!这个问答还能继续下去,因为
字典里还有别的发‘zhōu’音的单字。仅就列举的例子而言,zhōu这个‘单词’就要
含盖舟、周、州、洲、粥、诌这些字。学过这几个汉字的人都知道,这些字各自在文献
中还有其它不同的意思。这就给人一种印象:汉语的发音少,‘单词’量也小。进而人
们就会问,难道中国人就那么笨,不仅把许多不同的事物发同一个音而且用同一个书写
符号来表示?仔细一想,恐怕没有哪种语言比这个更落后和荒唐的了。

    至于说‘形象’理解的效果,姑且不讲各种正规的书面语境,只需假想一下没了汉
字的汉语对人和事物的名字名称的表示就够了。它能表示的只有发音,而不能表示汉字
的活生生的字义及同音字之间的区别,当然也无法显示出命名时所赋予的意义。这自然
是个很大的遗憾。

    但是,有人会争辩说,当光使用汉语拼音的时候,我们就从教词语入手了,有些单
字的意思就保存在词里面了,而现代汉语用不上的字义和不能出现在词里的非语法单字
就一并淘汰了。暂时不去猜测那样做会不会有别的技术上的困难,也不用去过问那样做
究竟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实际利益,但是一定要考虑一下当真那样做的后果。其实会
是一件令人十分沮丧的事:废除使用汉字的直接后果显然就是丧失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
特色,中华民族丧失其部分文化自尊。比这两种丧失更严重的是文化本身,因为,当那
一天到来的时候大陆的中国文化就断层了,现代以前的中国文献也就成了另一种文化。
届时,大到要古为今用,小到增造新词,都得‘另辟蹊径’!

(XYS20050324)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freedn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