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
————————————————
征婚启事众生相 
 
凌波
 
  短短一两百字的征婚启事,看似简单却内藏机关。综观十多年来征婚启事的 
演变,可以看出其中经济条件占的分量越来越大。一些征婚启事往往不再以爱情 
来择偶,倒像是失物招领、寻人启事:人成了物质载体,婚姻成了资产重组,爱 
情不过是粘合剂。既然得让自己“大白于天下”,这“王婆卖瓜”的事,就看你 
怎么做了--- 
 
  征婚启事众生相 
 
  形形色色的征婚启事,是报刊中可读性颇强的内容,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 
谈资。由于征婚启事往往隐姓埋名,所以也常常肆无忌惮。有人说,征婚启事真 
实地记录着每个人的价值观,远比时下影视明星们的所谓自传真实精彩。这里, 
不妨先摘录几则供大家品味: 
 
  “一套房主义”:本人25岁,大学毕业,供职于政府机关,收入稳定, 
一结婚即有房。急征有本地户口、年貌相当之女性(离异丧偶无孩者也可),来 
函必复。“一张纸(户口)主义”:陈女,江西人,芳龄20,灵秀开朗,活泼 
健康,现为在校大学生。欲觅一事业有成、身体健康,35岁以下的广州籍男士 
为伴。本女大学毕业后即可与之共谐连理。(不能解决户口者免问) 
 
  “大男子主义”:黄先生急觅一温顺贤良女子为伴。要求有三:一、崇拜丈 
夫;二、善烹调,精家务;三、孝顺公婆,服侍老人无怨言。凡具有以上品德之 
30岁以下女子均可应征。黄先生贵庚三十有二,拥有财权、健康和美貌。 
 
  “大女子主义”:龙女,28岁,经商,有住房。觅30岁以下,身体健壮 
之未婚男士,无需财富,不重学历,户口不限,惟求人品高尚,忠诚厚道。勤快 
爱清洁者尤佳。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婚姻也渗入了市场经济因素。这里择一则征婚启事为例: 
某女,在装修界有一定的实力,觅对装修业感兴趣,有流动资金50万元以上的男士 
为偶。(真不知此女是找老公,还是找合作伙伴?) 
 
  从征婚启事中,人们还发现一个变化:中国人的文化素质提高了。何故?请看--- 
 
  “某男,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赴美国攻读博士学位… …” 
 
  “某女,名牌大学本科学历……” 
 
  “温柔的他拥有硕士头衔……” 
 
  真是精英云集,比人才市场还热闹。高学历人士征婚在今天已不是什么新鲜 
事了。他们拥有的头衔虽然使他们在事业上如鱼得水,但月老在其姻缘线上,却 
不时打上几个结,让你一波三折,战战兢兢。高学历的男士大多自身条件不错, 
找对象不成问题,但学问大了,站得高看得远,对女性的要求也越高。在他们的征 
婚启事上,往往少不了这样一句:“欲觅一知书识礼、温文尔雅、善解人意的女性 
为妻。” 
 
  相对于“挑三拣四”的男士来说,高学历的女士则成了“高不可攀”的“老大 
难”。她们的学历像太阳一样刺得男士睁不开眼。纵观高学历的女士的征婚启事, 
大多都年龄偏大,其实她们的要求也不过分,只不过要配偶“真诚重情,稳重顾 
家”而已。  
 
  征婚词“王婆卖瓜”的卖点 
 
  短短一二百字的征婚词,看似简单却内藏机关。既然得让自己“大白于天下”, 
这“王婆卖瓜”的事,就全看你怎么做了。浪漫点的,会在文字操作上玩点技巧, 
描绘出一个“风花雪月中孤独的我”;平实点的,会罗列自己的才貌身家,完全 
是敦敦实实居家过日子的料。人品最重,容貌次之,仿佛是不约而同地产生的共 
识,内心怎么想?天晓得! 
 
  还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就是征婚者都说:来照必复,勿访。这真是一个聪明 
狡黠的做法:文字中的爱情总是炽热些、开放些,而照片又可以得到一个直观的 
印象,虽然有点“雾里看花”,但至少不会落入文字的“陷阱”。 
 
  以性别而言,女性的征婚启事,大多“千篇一律”,从豆蔻玉女、窈窕淑媛 
到离异少妇、半老徐娘,直至花甲老妪,首先隆重推出的必是自身外貌。年轻者 
曰青春靓丽,皮白肤净,三围标准;年老者曰身材好,有气质,显得年轻。接着 
令人莫名其妙地众口一辞:“欲觅有经济基础之海内外成功男士为伴。”其目标 
明确,声势浩大,意志坚决,令凡夫俗子汗颜,竟不知何谓成功男士。 
 
  只是尚算单身的成功男士也属凤毛麟角,即使成批克隆恐怕也供不应求。待 
字闺中的小姐明知千军万马同走独木桥,却痴心不改,无怨无悔。只怕是找不到 
成功男士,最后连“攻城”男士也错过了。 
 
  与女士的征婚启事相比,男士的征婚启事更有新“思路”。男士的自我介绍 
比较详尽,可分四类--- 
 
  第一类为豪华型:此等男士,或是外籍华人,或是留洋博士,或是外企高级 
白领。尽管其中多数已届不惑,甚至有婚史,但绿卡豪宅轿车全副武装,且承诺 
婚后女方即可出国,仍博得不少女性的青睐。但此类男人因自我感觉好,择偶要 
求也高,非绝代佳人不娶。这一枪打得很准,那些只要能出国其他一概不论的小 
姐必被打中。 
 
  第二类为小康型:此类男士,或是三资企业之白领,或是商海弄潮儿,或是 
家境殷实者,都在诚觅大家闺秀、小家碧玉。觉得豪华型男士高不可攀的小姐, 
可在此间放手挑选、纵横比较。  
 
  第三类男士为经济型:此等男士,或是收入稳定的机关干部,或是经济效益 
良好的国企职工,或是有短暂婚史的青年才俊。他们征偶较重实惠,不求花枝招 
展,只求朴实无华。此等男士诚实可靠,且温饱无虞,令女士相信,与其携手共 
建温馨港湾,前途有望。 
 
  第四类男士条件差些:或长期单身,或家境贫困,或有某种缺陷。此等男士 
一向是征婚主力军,尽管现在不乏条件比他好的男士前来抢征婚这碗“饭”,但 
相信仍有一口剩饭供他们充饥。  
 
  征婚启事折射社会变迁 
 
  自从15年前出现第一则征婚启事以来,其间的社会变迁,从征婚启事中也 
可见一斑。 
 
  十几年前,小说诗歌报告文学常有佳作震撼社会,文学是一种精英符号,所 
以第一批征婚启事必称“爱好文学”。后来文学渐渐失去了思想启蒙的光芒,西 
洋音乐以贵族般的身份步入民间,征婚者又称“爱好音乐”,以示高雅。那时大 
家崇尚精神、崇尚高贵。 
 
  80年代去美国读书、去日本洗碗均是脱贫致富的捷径,于是东渡西征者很 
有些飘飘然的感觉,分外吃香。有美国护照或日本留学字样,那是很“大气”的, 
言外之意:“金钱大大的有。 ” 
 
  到了90年代,国内日新月异,许多优秀男士开始事业有成,男性的征婚广 
告也变得很物质化了,像拍卖告示一样,内容详尽:年薪若干和房产多少是其中 
含金量最高的硬话,掷地有声,是成功的标志。这些恐怕是早期到日本打工的人 
难以兑现的。至于作为扒分手段,男人的职业更是五花八门,“第二职业”、 
“三资企业”、“白领雇员”……一个比一个吃香。收入无优势的,便从节约 
开支入手。“烟酒不沾”、“独生子”甚至“父母双亡” ……写到这里,真正感到做男人的可怜,简直像杨白劳,这可是让社会行情给逼 
的,不如做济公沿门托钵来得潇洒。 
 
  原先女性征婚对人品倒也注重,比如籍贯脾气相貌,“文革”期间高价姑娘
有“五员”一说:相貌演员、工资百元、职业海员、身份党员、身体运动员。现
在统统简化为“成功人士”,成功指发财而非成才。如果谁再写“爱好文学”,
那一定被人怀疑是“白痴”;若再写“爱好诗歌”,那一定被人怀疑是“出土文
物”,而且是唐宋 墓葬品,脑子绝对有问题。 
 
  综观十多年来征婚启事的演变,可以看出经济条件占的分量越来越大,莫非 
如今婚姻也流行“市场经济”。征婚往往不再是以爱情来择偶,倒像是失物招领, 
寻人启事:人成了物质载体,婚姻成了资产重组,爱情不过是粘合剂。 
 
  不过,至少有一样是进步的,就是人们已经有勇气剥下伪装,显示真我风采。 
 

 南方日报 1999年7月24日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