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他们为什么欢迎金庸而拒绝《阿Q正传》

陶世龙

  在2007年8月16日《青年周末》发出北京语文新教材 一半课文“换血”《雪
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的消息后,网上一片哗然,李志宁在他的网页中发表
文章骂开了:“今天打开电脑,真令我大吃一惊。据消息:北京一帮混帐东西,
窃据了制定教材的权位,他们大肆删改中学语文教材,居然删去了《阿Q正传》、
《记念刘和珍君》、《药》这样一些浸透泪血的经典。”①  新语丝网上也有网
友发文说“今日看到北京市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变更目录,看了之后只能用愤怒
来形容我的感受,只能用卑鄙和犯罪来形容这些编委的行为。这是以粪土替珠玉,
取糟粕而去精华。去掉了用来形成我们民族的正义感和智慧的内容,换上毫无思
想可言更本就不能充教材的内容。”②

  虽然随后北京晚报报道了北京教材编委的解释:《雪山飞狐》并未入选高中
课本,而是作为推荐阅读作品,进入资源库,成为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另外在
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节选,供教师参考;删去 《阿Q正传》是因为篇幅过长,仍保
留在资源库。但看来引起的批评之声并未停息,因为即使《雪山飞狐》只是进入
资源库,作为拓展阅读的内容,但它原来没有,也是提高了地位,而《阿Q正传》
则降低了,金庸的作品也有他的价值,但《雪山飞狐》能与《阿Q正传》平起平
坐吗?虽然也有人表示支持或无所谓,但许多人不能心服。2007年8月18日新华
网教育频道 专题策划 的《教材篇目存废动了谁的奶酪 语文教育向何方》中,
以《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 部分经典名篇被删》为标题转发的《青年周末》
报道之后,到2007年08月19日09:23,本新闻评论共有188条,压倒多数的意见是
反对删去 《阿Q正传》。我将全部留言按原状收存于此,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去
查看分析,这里我只想讲一点我与《阿Q正传》的往事,也许能多少回答一些本
文提出的问题。

  我得识阿Q是在上高小的时候,父亲在重庆给我买回《漫画阿Q正传》,开明
书店出版,丰子恺画的。在网上搜索到有人在拍卖,展示有五幅书影,一看就是
它,(③)我自己那本留在老家,早已不知何处去了 。

  《阿Q正传》所寄寓的深意当时我还不能体会,但作为故事是能看明白的,
特别是有丰子恺配的图,还能多一些理解。有人说“《阿Q正传》,由于忧愤的
深广,思考的尖端,行文的隐晦曲折,即使是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读者,也不一定
看得懂,遑论中学生!”我看是对中学生估计太低了。我在四川省立成都石室中
学上高中时,又反复将阿Q正传》读了多遍。有一次星期天逛旧书店,买得一本
连载《阿Q正传》的北京《晨报副刊》合订本,大概是逃难到四川的人卖到旧书
店的,真高兴,就此写了篇文章在壁报上发表,级任老师刘骏达先生看了也很高
兴,鼓励了一番。

  由于我是来自农村的,对鲁迅笔下人物性格和社会问题,渐渐多能体会,感
到阿Q的弱点在许多人包括自己的身上都有,也就常以此自警自勉,而对自己性
格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起了重要的作用。语云: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只有敢
于正是自己头上的癞疤,才会振作起来克服自己的缺点弱点。

  对于阿Q,我没有感觉到是“可笑的乡村痞棍” ④,而是现实中能接触到的,
出卖体力,有时还找不到买主的无告之民,是那时被抓壮丁的对象。他们的存在,
体现着社会的不公平,当时许多家境富裕的青年也选择了革命,正是因为看到并
想消除这些人间的不平。也许有人以为那已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但不久前出
现在屏幕上那些黑砖窑奴工,却又使人看到阿Q的身影。有人说“强迫中学生去
学习《阿Q正传》,费力不讨好。为了教学能接近学生实际,教材编写小组曾特
地对鲁迅的几篇文章做了调研,进入中学课堂听课,看到底好教不好教。根据学
生的领悟和接受程度,最后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而
是新选了名气相对较弱但比较容易理解的《铸剑》。” ④ 不知这些先生是在何
处、向何人和如何做的调研?根据那些理由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
君》等名篇?能不能公之于众?如果说学生不能领悟,帮助他们领悟,不正是语
文教学的任务么!我看不能成为理由。说什么是因为篇幅过长,也很难使人信服。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此话不假,众多网友的评论,其
实已无须我再多说就已回答了他们为什么欢迎金庸却拒绝《阿Q正传》的问题,
当然每个人究竟是怎样想的,自己最清楚,但在你还没有说清楚的时候,别人要
有这些想法也难怪,说出来或许还有助你的思考。譬如2007-08-17 13:04:16 来
自 :58.209.172.*新华网友的发言:

    鲁迅为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创作出了名篇<<阿Q正传.>>,从此,阿Q这个
艺术形象就成了人们批判劣根性的对照参数,但批判远没完成历史任务,劣根性
还有发展。阿Q的''和尚动得,我动不得?'',从先前的''不吃白不吃'',到现
今的''你当官贪得,我当官贪不得?''都是贪官们的阿Q 心态的写照。可这样一
篇有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却被无知之徒随便撤出了中学语文课本,真是莫名其妙!

还有2007-08-16 23:43:02 来自 :218.19.28.* 新华网友的发言:

    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中学生,我认为没必要这样去换,因为《雪山飞狐》
之类武侠小说我们可以在课外读,但在课外我们是很少有人会读《阿Q正传》的,
久而久之这些优秀的文化会被人忘记。我想你们这些大人是误会我们了,我们是
追求新生事物,追求时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否认!我们甚至
比你们懂得去欣赏古典。改教科书不过是你们一相情愿罢了!

2007-08-16 15:45:34 来自 :222.216.46.* 新华网友的发言:

    现在的这个时代,正缺少一种民族精神,撤掉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不知
为哪般?!高中教材针对时代的特色进行些改进是必要的,但任何时代一个民族
没有了精神就是毁灭。

2007-08-16 14:18:20 来自 :123.191.61.*新华网友的发言: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阿Q正传》是鲁迅作品的最具其思想
性的代表作,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独特地位,也是5.4运动推动新文化运
动的代表作之一,他的思想性的地位更是不可代替的。他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是
中国近代文学的精髓。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删除了他,不让青年人去了解这段历史,
令人费解和遗憾。

以上意见是主流,但对鲁迅的评价也有相反的,象这一条:

    IDA:鲁迅的东西,除了反社会,反传统就没有别的内容,他不去分析,社会
现实形成的合理性因素,夸大不合理的后果。这种东西,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过大。 
少不读水浒,而就是比较不少了,都不能随意去读鲁迅,他在催眠。 
(2007-08-16 14:23:03 来自 :61.181.207.* 新华网友)

  这位网友能把上面这些话说出来很有意义,因为也许这就是《阿Q正传》被
撤下来的真正原因。而傅国涌先生在《金庸的文化密码:武侠情结与皇权情结》
指出:“金庸对权力的判断主要依据是一种古代士大夫的忠君情怀。从否定权力
到肯定权力,对金庸来说是一个回归,最终没有能摆脱几千年中国知识分子依附
皇权、站在强者一边的奴性。金庸的文化密码里面带有传统中国读书人往往无法
超越的皇权情结,而清官情结、武侠情结无非只是它的补充罢了。 ”也许正是
金庸能受到欢迎之故。当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有编委们清楚,这也就难怪
别人要猜测甚至骂起来。如在搜狐网转发青年周末的报道后有网友留言说:“ 
没办法,现在掌权的都是些没文化的人,他们喜欢武打小说胜过喜欢鲁迅。 因
现在的文人不敢宣传鲁迅,因为在鲁迅面前他们不配做人,一是没有自己的思想、
二是没有鲁迅的骨气.。”

  是不是这样呢?还是只有编委们自己知道,我这里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2007年8月19日于加拿大之FREDERICTON

①中国开始对“下一代”下手了?

②新语丝网友怒斥北京市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的变更

③在线拍卖:丰子恺《漫画阿Q正传》

④胡斐笑了,阿Q也不必哭 (2007年08月17日 10:52:00未署名  来源:金羊网)

⑤金庸的文化密码:武侠情结与皇权情结/傅国涌 

(XYS20070820)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