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佘家守墓的解疑

白耀灿

  佘家守袁墓的故事,为什么是真实?

  一寻常百姓家,为什么能371年来坚守一个死人的坟而未尝中断?正如佘幼
芝在《袁崇焕之死》剧里说:“我们先祖传下来的家训,三百六十六年来从未间
断过,不论是在乾隆平反前,或是平反后,在道光立碑前,或是立碑后,中间我
们的北京城经历了多少变乱?多少沧桑?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辛亥革命、军
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北京城的城墙早倒了,但是我们佘家还是守护着袁将
军的墓,十七代了,之前没有一代 ── 是没有一代 ── 遗忘了先祖的遗训,
到现在我又怎能丢失呢?”是什么力量、原因成就了这不可思议的真实?

  我在剧里试图带出一些可能的答案:是袁督师伟大的精神感召力;是佘家代
代薪火相传的家庭教育;是命运对佘家的特别“眷顾”── 代代单传,继承者
无可推让 …… 这都是答案,但仍不能完满地解疑。

  这里我想多提一个答案 ── 是“不服气”。

  袁崇焕丹心卫国,勇谋杀敌,却被诬陷为通敌国贼,凌迟处死,寸寸血肉,
为暴民啃啖,今人读之,无不捶心呼冤,是非黑白的颠倒,莫过如是!更何况是
身历其事、亲见其惨的亲密护弁佘义士?如何服气?怎能甘心?既不能改变现实,
惟有在奸邪极恶的势力不能渗进的自家门内,焚香颂祷,延续忠义;即使家门挡
不了,也要永燃烛光于肺腑,流布血脉于子孙!

  奇冤待反,正义未伸,烛光不灭!

  每夜月明时,相信义士窗前,都会打开,让案上的香火,袅袅升空,告慰天
上英灵。

  每年督师的忌辰,未敢忘记的见证者,相信会素服敛容,来到菜市口当年督
师溅血的刑场,默默凭吊,纵然要忍噤言语,也要目瞪长空,向历史呼冤,向苍
天诉不平,向当权者吐一口“不服”的气!

    不单自己来,还带着稚子来,让今夜的烛光,留痕于下代。

  相信历史的见证者,会把历史的真实,用血泪、誓词,以感情、信念,化作
叮咛,使后辈长记于心吧?

  一日冤情不反,一日祭念不绝,不绝于见证者的今生,不绝于后代,不绝于
地老天荒。

  烛光虽微,于黑暗处,却能照亮人心;稚子虽弱,但幼受濡染,便能茁壮成
长。微而不灭,弱而不绝,延而无断,于是终成动人的故事。

  薪火相传的故事,就是这样延续下去,这样,故事便成为了真实。

  究其动力之源,皆因是非黑白的颠倒,莫过如是!如何服气?怎能甘心?

  袁督师之冤,待乾隆平反之时,已是150年的事了;薪火相传的故事,早已
牢牢铸成精钢般的真实。既成气候,也就不易为岁月世情所冲刷掉了。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